(相關資料圖)
“征信洗白”、“修復不成功,可以退款”……雖然監管、商業銀行屢屢提示風險,但征信修復名義進行的騙局,仍然屢屢發生。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期披露的一則民事判決書顯示,一家自稱可以修復銀行不良征信的公司,2020年12月10日以修復征信的名義,收取他人6000元費用,并向原告出具收據一張。但對方后來得知,該公司無權修復銀行不良記錄,遂向該公司索要付款,但多次索要后,該公司仍拒不退還,而被付款方起訴到法院。
另一則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顯示,該案件中的原告因信用卡逾期還款,產生征信不良記錄,遂于2022年2月14日與被告通過微信約定,委托被告永久性消除原告的征信不良記錄,委托費用1.5萬元,委托期限三個月。達成上述約定后,原告向被告轉賬支付了13000元,剩余2000元未支付。被告未按照合同約定完成委托事項。
法院認為,該案中原告存在不良征信記錄,系原告逾期償還銀行欠款所致,按照現行規定,當事人不得隨意進行修改,而原告委托被告對不良征信記錄進行修復的行為違反了公序良俗,因此案涉的委托合同應屬無效合同。
興業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并不存在“征信修復”的說法,因為征信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統一管理的,任何人都無權擅自刪除修改。
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對個人征信信息的采集、報送、修改均有明確規定,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均無權隨意修改、刪除信用報告中展示無誤的不良信息,一旦發現違規修改或刪除的行為,將依法進行責任追究或予以行政處罰。
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國家發改委近期也在發布了《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試行)》,將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興業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說,如果個人認為本人信用報告上的信息有誤時,有權向征信機構提出異議。征信機構或銀行需進行核查和處理,有錯誤的,會及時更正。提出征信異議所需的資料也不復雜,個人持有效身份證件、企業法人自己或委托他人持營業執照即可辦理。提出征信異議完全不需要通過中介,更不存在收費。
上述興業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還提示,擁有良好的信用記錄,首先日常生活中要量入為出、合理借貸、按時還款、避免逾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即便出現逾期,也要及時足額還款。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