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重慶水機中央空調工廠是美的樓宇科技的零碳工廠試點。3月21日,第一財經記者實地探訪這家國內主要的冷水機組中央空調工廠。零碳工廠的打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零碳需要一系列技術,碳捕捉、氫能等關鍵技術,行業還在探索中,美的會聚焦于空調等領域的零碳技術。
隨著節能減排的推進,工廠的零碳之旅也會從試水區、淺水區,進入到深水區,需要上馬更大規模的光伏項目。這在政策、技術上都有難度。此外,國內零碳工廠的標準還需完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軟硬兼施降能耗
據美的樓宇科技水機產品公司工藝負責人王曉峰介紹,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有5個廠房、13條生產線,主要生產冷水機組中央空調。該廠2022年被定為美的集團的零碳標桿工廠,成為零碳工廠的試點,并取得了零碳認證PAS2060碳中和證書。
該廠去年實現碳中和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王曉峰說,首先工廠在碳排查后了解到,主要排放源在于使用了燃燒煤產生的電,這部分的碳排放占比達91%,所以通過設備技改、用電設備和工藝方法改進,來實現節能降耗。其次是光伏儲能的運用。第三是智慧運維,使能效提高10%。第四是做一些相關認證。
用高能效設備,替換低能效設備,減碳效果明顯。王曉峰舉例說,工廠里的工位空調,從以前的風冷螺桿機,換為現在的高效空調,全年節約用電11萬度;空壓機的用能占了工廠用能10%,對空壓機進行變頻改造后,每年節約12萬度電;車間照明全部替換為LED燈,實現智能控制,太陽光充足或者下班的時候,LED燈自動關掉;裝備工藝中的鉛焊,現在改用高頻感應加熱,用電代替化石能源,用電、用氣效率大幅提升。
在光伏和儲能運用方面,王曉峰說,“我們4號、5號廠房的樓頂鋪了光伏板,廠區里用了太陽能路燈,目前綠電使用占比19%。今后會繼續鋪光伏系統,工廠二期再上5兆瓦。未來工廠光伏發電將達每年620萬度,綠電使用占比將達55%,每年減少碳排放5323噸。”
記者跟隨王曉峰來到離心機生產車間,去年這里的中央空調離心機產銷量達1600臺。車間的電子信息看板,有訂單、產量、良率等實時數據。車間里生產離心機及部件的設備,都是連線的,便于信息化后臺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態,分析高能耗的設備是否需要技改。
“右手邊那個房間是做探傷無損檢測的,保障焊接處的質量。”王曉峰一邊走一邊指著說,以前用洗片的手段,現在用數字化的方法,消除膠片使用、消除重金屬廢水排放。
在車間里拐了個彎,走過壓縮機裝配區后,右手邊有一個房間的閘門正在徐徐放下,里面有一臺新裝配好的中央空調。王曉峰又指著說,這是油漆烘干房,以前用“電+熱”的方式烘干,現在把空壓機的廢熱引過來,一天可節約700度電。
除了硬件,軟件也能為減碳賦能。
美的樓宇科技的iBUILDING系統在重慶工廠應用。記者在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辦公大樓的一樓大堂,看到一塊約兩米高、五米寬的大屏。“這是智慧運營中心IOC。”王曉峰一邊說著,一邊操控手中的平板電腦,大屏就實時展示出生產車間、園區管理、經營運行、能源消耗等各方面的數據。比如,停車場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位,哪些在使用,哪些還空著。
iBUILDING系統里,包括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王曉峰說,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連接工廠里的水表、電表、網關、邊緣服務器,收集各方面數據。“做到監測、分析、優化、協同控制,如,監測空壓機是否有異常,幫我們做能源使用的改善。”此外,還有碳管理系統,可以向工廠提供相關數據,幫助做碳排分析報告。
另外,工廠還倡導員工一起參與低碳行動。比如,為新能源車提供充電車位,鼓勵員工進行無紙化辦公,智慧會議用電子水牌。員工自帶水杯、減少用紙都可以獲得碳積分。
邁入零碳深水區
重慶工廠是美的綠色戰略落地的一個縮影。美的集團2021年提出綠色戰略,明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與國家的“雙碳戰略”呼應。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的目標,也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與獲得碳中和證書之間是不是矛盾的呢?
王曉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說,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的產量還在持續提升中,它的耗能也會因此而動態變化。該廠2022年獲得PAS2060碳中和證書,主要是基于2021年的情況與數據,即該廠2021年的碳排放量與其減少的碳排放量相抵。今年工廠還要繼續去做認證,是基于2022年的情況與數據。所以,這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
在他看來,經過過去幾年的努力,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已經走過了零碳試水區、零碳淺水區,正邁向零碳深水區。零碳試水區,是2020-2021年,他們通過改造一些工藝、設備,實現節能減排;零碳淺水區,是把光伏儲能系統運用起來;零碳深水區,將是擴大光伏使用,上二期工程,深入挖掘清潔能源的潛力。
這些都要算經濟賬。“我們投資一個光伏項目要上千萬元,需客觀分析投入產出,看項目值不值得投。”王曉峰說,去年8月,重慶限電,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由于有自己的光伏系統,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我們旁邊有玻璃廠,余熱多,想聯合做余熱回收;旁邊還有地鐵站,也會探討能不能一起做余熱回收。”
“未來進入零碳深水區,節能減排能做的事越來越少,會到一個瓶頸期,將要擴大新能源的應用規模。這在政策、技術上都有難度。”王曉峰說,重慶的光照時間不長,光伏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長。“我們工廠做光伏項目,也規劃了很長時間,才艱難落地。”首先資金從哪里來,收益怎么回來,后來美的旗下合康新能提供了協助。此外,配套政策也需加大力度。
美的樓宇科技數字化業務架構中心負責人王坐中向第一財經記者補充說,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去年投入光伏項目,會有長期效益,將平攤到20年,是動態發展的過程。
事實上,美的樓宇科技的零碳工廠試點,除了美的重慶中央空調工廠,還有順德工廠、荊州工廠等。而美的樓宇科技支持這些零碳工廠落地,也是希望做出樣板,搶吃零碳“蛋糕”。
王坐中認為,國內碳中和的市場空間非常大。一是國家對八大高能耗行業進行管控,僅電力行業就有2000多家企業實施碳排放配額限制;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也把碳排放量較高的企業納入管控范圍;三是大型上市公司會披露碳減排情況;此外,國家政策趨嚴,新建的建筑和工廠都要求做碳評。
目前,美的正整合內部資源,來把握碳中和的商機。王坐中說,碳中和業務,一是碳盤查,二是路徑規劃,三是節能改造,四是數據驗證。美的樓宇科技今年2月發布雙碳戰略,將給客戶提供減碳方案,為實現上述四方面的業務,會進行美的內部資源協同。如,光伏系統,合康新能可以提供;儲能、合同能源管理,也可以協同美的旗下其它對應的子公司。
不僅美的,松下、施耐德等跨國公司也看好中國碳中和的市場潛力。松下今年2月在無錫工廠啟動了冷熱電三聯供氫能示范項目,并在工廠內設計了以氫燃料電池為主要供能方式、同時搭配太陽能發電系統和儲能系統的零碳建筑。
美的零碳技術與國外同行比有多大差距?王坐中認為,零碳技術是一系列技術,如碳捕捉技術、氫能技術等都是核心技術,行業還在探索。美的聚焦自己熟悉的空調領域,提高空調系統能效,使用更環保的冷媒。今年3月,美的在德國法蘭克福ISH制冷展發布了碳中和的熱泵產品。
“做碳中和熱泵的過程很痛苦,原料有近2000種,需要一一找到碳排放因子,了解它們的使用量,計算出碳排放量。”王坐中說,美的集團有許多產品,如果每個產品都這樣做,將會非常低效。“所以一定要數字化賦能,我們也在探索,希望數據沉淀在系統,那么效率將會大大提高。通過數字化,也能把經驗沉淀下來,賦能客戶成長,打通整個產業鏈的碳管理環節。”
目前國內還缺少國家級的零碳工廠的認證標準。王坐中透露,美的正在與行業協會、中國建研院、清華大學等一起,參與制訂多份行業標準,希望完善一些國內的行業規范,如智慧零碳園區評定標準、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認定標準,明確碳管理系統與哪些系統對接、采集哪些數據等。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