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后,上海經濟韌性持續增強。
于3月22日發布的《2022年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顯示,2022年上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652.80億元,比上年下降0.2%。如果按常住人口計算,2022年上海市人均GDP較去年同比上漲近4%,為18.04萬元,與捷克水平相當,超過葡萄牙、沙特、希臘等國家。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95億元,下降3.5%;第二產業增加值11458.43億元,下降1.6%;第三產業增加值33097.42億元,增長0.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4.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上海市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08.19億元,比上年下降2.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393.16億元,增長11.4%。全年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15473.6億元(不含關稅及海關代征稅),增長1%。
新能源產業高速增長
2022年,上海持續發力增長新動能,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0641.19億元,比上年增長8.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8%。
去年,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102項任務全部落地,全市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1.1%。
同時,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406.86億元,比上年增長5.8 %,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0%。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中,太陽能電池產量36.19萬千瓦,增長1.2倍;發電機組產量2618.08萬千瓦,增長70.3%;新能源汽車產量98.86萬輛,增長56.5%;電站用汽輪機產量1735.60萬千瓦,增長40.6%。
除此之外,上海創新型企業加快成長,2022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43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2萬家。
上海去年深入推進科創板注冊制試點,至年末累計上市企業501家,共募集資金7800億元。科創板上海上市企業78家,融資額2033.40億元,總市值1.42萬億元。
另外,2022年上海專利授權量達17.83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68萬件,比上年增長12.0%。全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5591件,比上年增長15.8%。至2022年末,全市有效專利達80.11萬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有效實用新型專利和有效外觀設計專利分別比上年增長17.4%、19.9%和13.5%。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0.9件,較上年增加6.7件。
吸引外資和總部經濟
作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在吸引外資和總部經濟上再創紀錄。
2022年,上海召開政企溝通圓桌會議41場,成功舉辦2022上海城市推介大會,全市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35億美元,規模創歷史新高;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0家和25家,累計分別達到891家和531家。2022年,上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較上年下降1%,其中外商投資經濟投資增長24.8%。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高企、外需收縮的背景下,2022年上海貿易規模仍然保持增長,外貿總額繼續保持世界城市首位,集裝箱吞吐量則連續13年位列全球第一。
其中,2022年上海關區貨物進出口總額約7.72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出口增長4.3%;全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約4.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出口增長9.0%。
具體到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比重高達36.4%。按市場分,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長,分別為20.8%、 1.9%、11.7%和2.8%。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海口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0.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的新高;新型國際貿易加快發展,離岸經貿業務企業名單擴展至577家,國際分撥中心示范企業擴展至100家,支持布局海外倉數量達110個;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730.3萬國際標準箱,增長0.6%。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53.9%,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
已連續五屆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上海,在2022年共吸引了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35.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3.9%。
在疫情期間,金融業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2022年上海市金融業增加值8626.31億元,比上年增長5.2%。去年上海市金融市場成交總額2932.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有價證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成交額分別增長7.6%、12.6%和23.8%。
與此同時,上海金融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2022年,上海啟動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建設,支持“滬倫通”拓展至瑞士、德國等歐洲主要市場,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和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期權、上證50股指期權、中證500ETF期權等產品推出,全年新增持牌金融機構52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