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之痛,以及不斷加快的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進程,帶動汽車芯片成為多地重點布局的產業。15日舉行的上海汽車芯谷·芯謀研究·全球(首屆)汽車芯片產業峰會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表示,汽車芯片雖然在汽車領域的占比不高,但未來的增長非常快,且對汽車產業極為重要。
“要解決汽車芯片’卡脖子’的問題,上海責無旁貸。”湯文侃表示,上海在集成電路和汽車產業領域都具有優勢,且有豐富的技術、資金和人才資源,接下來要持續關注車芯聯動,推進兩個領域的高度融合發展。
這其中,首先是要強化終端的牽引,包括鼓勵上汽等整車企業積極參與汽車芯片的投資與布局。“整車對國產芯片的應用非常重要,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極強的拉動效應。”湯文侃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國產替代走向系統解決方案
中國集成電路創新聯盟秘書長葉甜春表示,過去三五年,補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一直是國內芯片行業的主題,但下一階段,更多要考慮建長板,以及整個產業綜合能力的發展。
他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看上去布局很全,但面向應用行業的時候是若即若離的。一方面半導體產業對各個行業支撐能力不全,一方面各個行業對半導體的產業拉動不夠。也因此,“未來可能我們國家半導體的戰略就是以產品為中心,以行業解決方案為牽引,打造內循環,形成國際國內雙循環,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更多要超出半導體產業之外、面向應用行業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這其中,汽車芯片是一個有著廣闊空間的產業。隨著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趨勢,汽車芯片的需求量爆發式增長。
臨芯資本董事長李亞軍表示,據統計,一輛新能源汽車的芯片用量約1000~2000顆,是傳統燃油車的2~4倍。2022年汽車芯片成本均值為500~600美元/車,對應國內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10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汽車芯片成本占比仍將顯著提升。
但目前汽車芯片的國產化率只有個位數,國內車規級芯片供應高度依賴于歐美企業。
芯謀研究總監宋長庚對記者表示,相較于消費類芯片,汽車芯片在芯片領域的占比僅在5%左右,而且對于可靠性、制造工藝等的要求更高,所以做汽車芯片的少。
汽車芯片供給能力不足、生態體系不完善,汽車產業也因缺芯導致產能受限。“汽車芯片國產化是保證我國汽車產業供應鏈安全的重要舉措。”上汽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衛勇說。
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崛起,汽車產業鏈的主導權逐漸轉移到國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較多,這和燃油車主要是外資合資車企不同,所以也是國產汽車芯片的機會。”宋長庚說。
宋長庚說,目前國產汽車芯片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產業的區域布局。但上海的優勢在于,芯片產業鏈比較完整,人才集聚,可以直接涉足汽車芯片領域。
同時,上海汽車產業鏈完善,已布局8家整車企業、600余家國內外主要零部件企業。2022年,上海汽車產量首次突破300萬輛,占全國比重11.5%,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量接近100萬輛,占全國比重的14%。汽車工業產值突破8000億元,占上海市規上工業的20%,是上海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作為上海集成電路“一體兩翼”的北翼,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在峰會上表示,嘉定圍繞打造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高地,將把上海汽車芯谷作為汽車芯片產業的關鍵布局和重要載體,聚焦智能汽車主控芯片、車規級智能傳感器、先進汽車電子這些重點方向。努力把上海汽車芯谷建設成為全球自動駕駛芯片的創新中心、全國半導體產業示范區。
根據規劃,到2025年、2035年,上海汽車芯谷產業總營收要分別達到800億元、1500億元,半導體研發技術人才分別達到2萬名、4萬名。
不過,對于汽車芯片的發展,葉甜春表示,要從單純的國產替代走向提供基于國產芯片的系統解決方案。從整車廠的角度來看,就是要重新設計車輛系統架構,基于國產元器件,建立技術支撐體系,甚至建立標準體系。
“做汽車芯片的第一個本能反應是國產替代,一個一個去替代。一開始好像應該這么干,但一旦這么干下去,會發現沒完沒了的替代。”葉甜春說。
整車企業牽頭
在國產汽車芯片走向系統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整車廠的牽引非常關鍵。
葉甜春說,在微電子領域,汽車芯片并不是多么高端的技術,更多是應用的需求牽引。所以汽車芯片是整車廠牽引的行業。“對于半導體來說賣幾百萬顆是非常小的批量。要讓芯片企業愿意跟著走,就是要把他們堅定的信心牽引起來。”
為推動汽車芯片產業發展,湯文侃提出了上海要做的四方面舉措:一是要強化終端的牽引,鼓勵上汽等整車企業積極參與汽車芯片的投資與布局,覆蓋通信、MCU、大算力、功率半導體等各類芯片產品;支持聯合電子、聯創等核心零部件企業積極發揮橋梁作用,對芯片企業形成有效的需求帶動。
國內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面臨多個難點,比如國產汽車芯片目前在性能與可靠性上與國外龍頭仍有差距。同時,在供應鏈生態上并不完善。目前國產汽車芯片供應商分散且小,整車廠與芯片設計公司之間往往存在較大的信息鴻溝。同時,國產汽車芯片由于制造工藝、產能規模等原因,相較國外巨頭有較高的成本壓力。
還比如,上車難。安波福中國區總經理沈國樑表示,Tier1/OEM有長期穩定的供應商,替換意愿低,本土廠商進入機會少,而且國產芯片缺少車企認可的權威車規芯片檢驗機構。
“所以我們這次產業生態的格局,是希望汽車的整車企業尤其是Tier 1核心零部件企業來挑頭,推動芯片設計企業和制造企業,共同推動汽車芯片產業。”嘉定區副區長李峰表示,相信通過協同創新,能夠讓芯片設計得出來,做得出來,也能夠讓芯片上得了車。
上汽集團2022年整車銷售530.3萬輛,連續17年保持國內第一,并率先成為中國首個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雙百萬輛企業”。衛勇表示,在汽車芯片國產化方面,上汽集團制定了快速落地成熟芯片、實施重大項目攻關、完善產業生態三大舉措。
其中,在快速落地成熟芯片方面,已推出整車驗證平臺,為汽車芯片企業提供整車驗證機會,縮短汽車芯片驗證周期;在實施重大項目攻關方面,形成了整車、零部件、芯片設計企業和制造企業聯合攻關的項目機制,多個攻關項目在推進中;在完善產業生態體系方面,聯合集成電路企業發起設立汽車芯片工程中心,這是車規級芯片設計制造第三方公共孵化平臺,為國內汽車芯片上下游企業提供服務;推動上海汽檢成立第三方汽車芯片檢測平臺,該平臺將分三階段形成整車、零部件、芯片的完整汽車電子測試能力。
當天,上汽還發起設立了60億元的上汽芯片產業生態基金。
衛勇表示,該基金未來將與上海汽車芯片工程中心、上汽下屬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形成強協同關系,主要投資Fabless企業潛在量產線、其他芯片關聯業務以及汽車創新轉型相關業務等。
在強化終端牽引的同時,湯文侃表示,上海二是要支持組建汽車芯片專家組和產業聯盟,支持舉辦一系列的國際交流活動,加強汽車和芯片產業的合作。
三是上海要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積極推動幾個關鍵功能平臺的建設:一是建立車規級芯片設計和中試的公共服務平臺,解決汽車芯片前期研發環節的難題。二是建立汽車芯片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
“汽車芯片技術不難,難的是周期長、工藝要求高,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安全認證,這方面恰恰是我們目前所缺失的。”湯文侃表示,還要積極鼓勵上海的晶圓制造企業加快布局車規芯片的工藝平臺,為汽車芯片的產品提供重要的生產保障。
四是要推動裝車應用。湯文侃表示,圍繞自主的車規級芯片上車應用,計劃以揭榜掛帥的形式,面向各類創新主體,征集攻關項目。
此外,由于汽車芯片的應用規模遠小于消費電子,企業面臨風險較大。葉甜春建議,要考慮汽車芯片上下游、同行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分享模式、風險共擔模式。
“我們鼓勵金融企業尤其是保險公司,針對性地研制一些汽車芯片領域的金融產品。”湯文侃表示,上海將推動保險公司出臺汽車芯片的裝車應用商業保險,以市場化方式分擔風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