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軌道,一輛輛裝著磷礦石的翻斗式礦車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而在鮮花和綠樹擁簇下,滿載著游客的觀光小火車嗚著汽笛從高山峽谷間駛出。在這里,游客們可以看見山谷里成群的螢火蟲、在露營地仰望星空、玩漂流戲水納涼、品當地特色美食……
這里是四川省德陽市清平鎮。很少有人想到,這里曾是灰塵滿天、四處爛泥、道路坑洼的采礦礦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磷”曾是突出性污染問題
德陽地處長江一級支流沱江源頭,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也是全國重要磷礦生產基地和磷化工基地,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磷化工產業,涉磷企業沿江分布,數量最多時有130余家,副產磷石膏經過多年累積最終形成了20座磷石膏堆場,總量超4000萬方。
“早期涉磷企業的無序發展、涉磷企業廢水排放、涉磷企業事故污染排放,以及磷礦開采產生的工業廢水、磷石膏不當堆存造成的滲濾液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總磷污染成為長江上游石亭江流域(德陽段)的突出性污染問題。”14日,德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邢凱對參加長江沿線(沱江流域)采訪活動的記者們說。
邢凱稱,德陽市磷礦、磷化工、磷石膏(簡稱“三磷”)問題曾被列為四川省十大環境風險隱患之一,也是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的關注重點。
4月14日,位于什邡市鎣華鎮仁和村的穿心店磷石膏堆場已經被厚厚的植被覆蓋。攝影/章軻
14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在位于什邡市鎣華鎮仁和村的穿心店磷石膏堆場看到,堆場已經被厚厚的植被所覆蓋。
“穿心店堆場是德陽市磷石膏治理的典范。”德陽市什邡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李楊介紹,穿心店磷石膏堆場于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堆放磷石膏,占地565余畝,堆存量1152萬噸。巨大存量的磷石膏堆場時常發生滲漏、滑坡等事故,導致周邊水體總磷超標。
為破解磷石膏綜合治理難題,2017年3月,什邡市投資1.9億元,采取削坡減壓、兩布一膜、雨污分流、滲濾液收集、覆土植綠、綜合監管和管護等方式,實現磷石膏分層安全堆放。整治完成后,堆場周邊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地下水中總磷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堆場下游1公里斷面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水質以上,什邡石亭江出境斷面由2017年Ⅴ類水質上升至2021年的Ⅲ類水質。
什邡市鎣華鎮仁和村支部書記方坡告訴記者,堆場整治后,周邊游客、村民也常過來游玩、健身。
鼓勵企業綜合利用磷石膏
德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蘭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德陽市共投資6億多元系統解決了“三磷”突出環境問題,“三磷”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實質性、根本性、突破性成效,破解了流域水質“頑疾”。
蘭勇介紹,目前,德陽市九頂山43個探采礦權已全面退出。全市原有122家涉磷企業,已關停昊華清平磷銨、鎣峰實業、藍劍農化等7家磷石膏產生企業;將龍蟒、三佳等72家涉磷企業納入園區規范管理;引導志信化工、鼎力化工等42家涉磷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德陽全市20座堆場完成了“一堆一策”專項整治并通過驗收,堆場周邊土壤、水的含磷量大幅下降,沱江德陽出境斷面總磷平均濃度由2016年前的0.4-0.5毫克/升降至2019年的0.17毫克/升,降幅達50%以上,水質長期穩定達到Ⅲ類。磷石膏綜合利用率持續提升,歷史堆存量不斷削減,其中有兩座堆場已全部綜合利用。
4月14日,泰山石膏(四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攝影/章軻
德陽市制定并實施了《關于加快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對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按每年實際利用量1元/噸進行獎補;對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新建、改造生產線,按投資額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補助;利用企業優先享受直購電、直供氣等生產要素保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綜合利用磷石膏。
按照《德陽市磷石膏“產消平衡”限產方案》,德陽市將磷石膏產出企業消納磷石膏情況與磷酸等磷化工產品生產情況掛鉤,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每月對企業磷石膏產生和利用量進行核實,對未達到“產消平衡”的企業實施限產措施,倒逼企業提升磷石利用水平。
14日,在泰山石膏(四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第一財經記者看到,2條紙面石膏板生產線都已開動,一塊塊石膏板下線、打捆、包裝。“石膏板中,磷石膏的含量占了80%。”該公司綜合處處長丁洪貞介紹,該企業系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骨干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紙面石膏板生產企業,主要以什邡鎣峰化工、藍劍化工、宏達化工等磷化工企業的磷石膏為主要原料,年可消化磷石膏70萬噸至80萬噸。石膏板產品在四川地區市場占有量達60%以上。
磷礦區成“網紅”景點
蘭勇介紹,截至2022年底,德陽市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達到29家,年消納能力660萬噸。2022年,德陽市產出磷石膏330.15萬噸,利用磷石膏380.93萬噸,利用率115.38%,連續五年實現“產消平衡”,綜合利用率居全國前列,入選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目前,德陽市正組織德陽昊華清平磷礦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相關團隊合作,共同開展磷石膏井下充填路徑探索,目前,該項目實驗室小試階段順利完成,通過專家評審后開展中試,力爭攻克大規模磷石膏綜合利用前沿技術并實現產業化。
第一財經記者在德陽市采訪時還了解到,大量磷礦關閉后,該市又探索出了“礦區變景區、家園變花園、顏值變產值”的新路子。清平鎮于2017年開始封停礦井進行生態修復,轉型發展旅游,“美麗轉身”成為國家4A級“網紅”景區。
據清平鎮鎮長孟銳介紹,目前,該鎮從事餐飲、住宿等產業人員達1000余人,興辦農家樂、民宿達200余家。2022年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高峰期日接待游客量達1萬余人次,旅游收入達5000余萬元。
清平鎮鹽井村村民謝芬昌在自家開辦了以礦工為主題的民宿。“以前,我們全家全靠父親和丈夫在礦山的收入生活。”謝芬昌說,2017年封礦后,她把家里的3間民房進行升級改造,院子里還擺放了十字鎬、礦車、軌道等充滿礦工元素的物件。謝芬昌成為當地第一批發展特色民宿的人,也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去年收入超過10萬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