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大漲后,一大波減持蜂擁而至。
(資料圖片)
4月17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上證指數上漲1.42%,創近十個月新高。但當天收盤后,30余家公司披露股東減持計劃,擬減持規模達280億元,創年內單日新高,其中TMT、醫藥這兩大熱門板塊成為減持“重災區”。
拉長時間來看,4月以來,A股減持就開始密集起來。根據華創證券統計,截至4月19日,月內A股股東擬減持規模為540億元。按日均擬減持規模計算,4月預計減持規模將達到839億元左右,位于歷史85%分位。
業內人士認為,本輪減持與市場波動有關,部分公司業績增長跟不上股價上漲,股東高位套現減持的意圖較為明顯。總體來看,減持在短期會加劇個股波動,但從中長期來看對市場影響有限。
兩大熱門板塊遭密集減持
本輪大股東減持的主要來源,集中在TMT和醫藥這兩大熱門板塊上。
根據華創證券姚佩團隊統計,4月財報季以來,擬減持規模前列行業分別為:醫藥生物126億元;TMT227億元(含計算機118億、電子77億、傳媒32億)。
從TMT板塊來看,減持數量居前的為木林森(002745.SZ)、華誼兄弟(300027.SZ)、三安光電(600703.SH),其股東分別計劃減持1.04億股、5549.01萬股、4989.02萬股。
減持計劃披露最為密集的當屬4月17日,當天,5家半導體產業鏈上市公司密集披露減持計劃。中微公司(688012.SH)、普冉股份(688766.SH)、蘇州固锝(002079.SZ)、翱捷科技(688220.SH)、鼎龍股份(300054.SZ)分別公告稱股東擬減持不超過2%、2.36%、2%、1%、0.037%的股份。熱門AI概念股金山辦公(688111.SH)、海天瑞聲(688787.SH)也計劃減持,其股東分別擬減持不超過4.735%、3.27%的股份。
與TMT板塊類似,醫藥板塊同樣遭遇大手筆減持。4月17日晚,多只醫藥板塊個股披露減持公告,其中藥明康德(603259.SH)、美迪西(688202.SH)均公告稱,實控人控制的股東擬減持不超3%股份。此外,惠泰醫療(688617.SH)、龍津藥業(002750.SZ)、康眾醫療(688607.SH)擬被減持比例均超6%。
多家公司股東套現近百億
此輪減持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涉及個股基本集中在熱門板塊,大牛股“越漲越減持”。明星股、熱門股在股價翻倍后,股東紛紛祭出減持計劃。
以中微公司為例,3月初,該公司股價開啟“狂飆”模式,短短1個半月時間,股價從105元上漲至195元,漲幅約86%。而在4月初,該公司股東就開始密集減持。根據Choice數據,截至4月19日,該公司共有33次減持,涉及股份累計1338萬股。其中規模最大的為17號晚間披露的巽鑫投資減持計劃,該股東擬減持不超2%的公司股份,合計1234萬股股。如按公告披露日及成交均價(部分有披露)計算,相關股東將合計套現39.78億元左右。
與之類似的還有金山辦公。今年以來,金山辦公累計漲幅達到66.9%。4月17日,該公司披露,控股股東WPS香港擬減持占比不超過1%的公司股份,奇文N維擬減持不超過3.73%的股份。按照最新股價計算,兩家股東擬減持的市值接近100億元。
海天瑞聲作為GhatGPT炒作的熱門概念股之一,今年股價一路走高,累計上漲約200%。海天瑞聲4月17日披露的減持公告顯示,因自身資金需求,股東唐滌飛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52.58萬股。若以披露日收盤價計算,該股東可套現2.85億元。
與TMT板塊熱門股踩在高位出貨不同,醫藥板塊個股本月減持的時點大多并非年內最高。以千億CRO龍頭藥明康德為例,今年其股價從高點的98元左右,一路下行至76元,近期震蕩回升至85元左右。根據披露,該公司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過3%的公司股份。按照最新股價計算,擬減持套現金額接近75億元。
減持背后是業績受考驗?
為何近期上市公司密集發布減持公告?
業內人士認為,股東計劃減持的上市公司,多為市場熱門賽道股票,集中在醫藥、TMT領域,部分公司業績增長跟不上股價漲幅,股東高位套現減持的意圖較為明顯。
一方面,本輪減持股中TMT等熱門板塊個股的估值都處于高位。金山辦公、海天瑞聲、普冉股份、三安光電最新滾動市盈率,普遍都在百倍以上。
股價大漲的部分個股,業績并不亮眼。以海天瑞聲為例,2022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953.1萬元,同比下降6.56%;扣非凈利潤1022.5萬元,同比下降51.46%。而在2020年、2021年,其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73億元、0.21億元,同比下降4.24%、71.15%。其扣非凈利潤已連續三年出現下滑。
從2022年業績預告或年報來看,除了海天瑞聲,上述減持公司中,電聲股份、華誼兄弟、普冉股份、木林森等多個股此前雖然股價上行,但凈利潤卻在下滑。
姚佩團隊認為,從個股角度看,減持計劃披露后,個股5個交易日內普跌,歷史跌幅均值為1.65%, 1個月后影響基本消除。4月減持處歷史高位,參考歷史走勢,減持潮后1~2個月市場易進入盤整期。
雖然減持短期內會影響股價,但機構還是普遍看好后市。東亞前海證券分析師燕楠認為, 2023第一季度新增社融14.5 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金融數據超預期,經濟復蘇趨勢確認,疊加 2022 年同期低基數,第二季度企業盈利有望上行,支撐A股震蕩向上。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