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電動車領域,我們在學習各個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現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我們投入新款電動車十分謹慎,有必要在投放前做一個縝密、全面、充分的消費者市場調研,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再去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投放產品,才有機會成功。”北京現代總經理吳益均近日對記者表示,北京現代未來三四年將推出四五款電動車,是基于專屬電動車平臺進行研發的產品。
吳益均認為,對比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合資品牌在電動車領域的成本競爭力較弱。電動車要想確保成本競爭力,采購資源應該多樣化,“在這方面我們與北汽、韓國現代一直在探討更可行的、可以提高成本競爭力的方案。”
按照北京現代發布的“2025向新計劃”,未來3-5年內構建1款MPV車型、2款轎車、3款SUV車型的混動化產品矩陣,達成混動產品年產銷30萬輛規模;加速引入純電品牌艾尼氪(IONIQ),今年推出專屬EV車型,未來3年投放4-5款純電車型。在上海車展期間,北京現代發布了N品牌入華計劃,正式布局中國高性能細分市場,同時推出了基于現代汽車i-GMP平臺打造、為滿足新生代年輕家庭消費者需求的全新車型MUFASA。
過去多年來,韓系車的標簽性為高性價比。但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和主流合資品牌價格的下探,韓系車的市場份額被擠出。北京現代2016年時銷量突破了100萬輛,但2017年開始銷量下跌,2022年北京現代的銷量為26萬輛。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現代銷量略有回暖,但當前在中國市場的整體份額仍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二線合資品牌在2017年后開始逐步衰退,包括廣菲克、長安鈴木、東風雷諾等已經撤資或者倒下。信達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2015-2022年,國內乘用車呈現出自主品牌份額提升,德日系車企份額相對穩定,美、韓、法系車企份額顯著下降的局面,其中自主品牌份額由37.2%增加至47.2%。自主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發力加速了市場結構的重塑,這導致電動化轉型遲滯,產品力下降的合資車企,受到新能源及自主品牌燃油車的雙重擠壓。
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吳周濤認為,北京現代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發展,一個是轉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現代在營銷層面進行了調整,同時更加聚焦主力車型,大力改善內部組織體系,包括消除冗余產能。“兩到三年的時間,合資品牌電動車一定可以做好,市場競爭是公平的。”
吳益均告訴記者,北京現代在中國市場重新出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加強北汽和韓國現代的協作關系,同時加大投資,在成本競爭力提升方面對標本土化,同時有意向與ICT企業、自主品牌或者其他造車新勢力合作;二是通過內部改革提升決策效率;三是雙方股東對北京現代發展大力支持,對中國市場的整體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韓國現代內部本社有共同認知,雖說韓國現代全球排名第三,現在中國的市場發展和全球的發展是截然不同的。特別是在過去三年期間,自主品牌發展態勢迅猛。本社的CEO思維發生了變化,這次他特意囑咐,有關研究、造型、產品的所有人員需要親臨上海車展現場,過去這是很難想象的,但是在上海車展期間,北汽集團高層領導和韓國現代高層領導會有一個會晤,探討一下未來的發展方向。”吳益均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