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度發布文心一言,打響國內AI大模型的“第一槍”后,360、商湯、阿里、知乎等廠商紛紛推出自家大模型。
如今,運營商們也紛紛下場,想要在大模型市場搶奪一杯羹。中國電信在2023云生態大會上透露自研大模型的最新進展,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志強稱,天翼云正在自主研發預訓練大模型,目前已經進入內部測試階段,將在近期適當的時候面向市場發布。
(相關資料圖)
此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也都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業務做出了官宣。
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在2022年業績說明會上首度談及中國聯通在AIGC上的布局,他表示,中國聯通一是要持續提升算力供給以及整合能力。二是要持續發揮大數據處理、行業AI、區塊鏈能力優勢、開發賦能工具。三是要建成聯通AI智慧客服體系,推出融合AIGC、元宇宙技術的5G新通信產品,為AIGC拓展應用場景。
中國移動則利用旗下智慧家庭運營中心,聯合江蘇移動推出“AI內容智創”品牌,用AI開展大屏內容的生產,提升內容智創效率和推廣效率。
中國電信則是三家中首家對預訓練大模型的布局做出表態的運營商。胡志強稱,中國電信將從人工智能化模型生產,大模型的技術服務,大模型的管理等方面向企業可用戶提供服務。
記者從中國電信內部人士了解到,中國電信目前可借助現有的數據資源,結合AI能力,針對企業客戶生產運營的場景提供類似ChatGPT的智能化服務,類ChatGPT產品已初步具備文章續寫、主題寫作、同義句生成、多輪對話和長文本摘要等能力。
除了中國運營商外,海外運營商日前也已加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布局。韓國最大運營商之一的SKT在2月8日的財報電話會上正式公布了公司的AIGC版圖,包括了首款韓語ChatGPT產品“A.”和基于ChatGPT的智能應用。
對于運營商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底氣和優勢,電信分析師付亮告訴記者,三大運營商在布局人工智能算力方面有先天的優勢,在近年來的數字化轉型中,運營商在算力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已經早有布局。站在運營商的角度來看,既可以為企業訓練類ChatGPT的產品提供算力支持,也可自身布局類似應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運營商占據國內超過50%的機房資源。截至2022上半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IDC機架數分別為42.9、48.7、32.9萬架,相比2021年年底分別增長2.2、1.7、1.9萬架。
同時,財報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2023年在算力或產業數字化領域的總共投入同比增長34%至981億元。在算力領域,2023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算力或產業數字化資本開支指引分別為452億元、380億元和149億元,增長幅度分別達35%、40%和20%。
安信證券指出,通信運營商在AIGC時代作為數據與算力的“賣水人”,有望占據更加核心地位。一方面運營商手握AI訓練與迭代的關鍵資源——數據,另一方面,以運營商云為主的國家公有云是運行、儲存、交互AI數據的重要基建,其在產業數字化領域戰略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進入2022年四季度后,隨著“大安全”背景下,國有云滲透率加速提升,運營商云逐漸成長為我國公有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強大的公有云業務,在AIGC時代,是運行、儲存、交互AI數據的重要基建。如OpenAI與ChatGPT就運行于微軟的Azure公有云之上。隨著運營商云在國內云計算市場地位提升,有望承接海量的中國AIGC運行需求,成為AI時代的“基站網絡”。
不過面對大模型的布局,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需要警惕行業內卷之后的一地雞毛。就目前全球生成式AI發展態勢來看,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廠商雖不難推出相關或類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但能否尋找到用戶買賬的應用產品為其攤平投入成本還是個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信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預訓練大模型的落地的關鍵還要看是否能夠適應市場需求,“ChatGPT的落地場景剛剛有一些雛形,但是這些落地的場景如何成為商業模式進行變現,還需要一定時間來探索。”上述人士說。
另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盡管運營商在前期的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和運營服務經驗上比一般廠商具有優勢,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終面向的還是用戶,作為運營商用戶而言,是否愿意承這項服務所產生的額外費用,目前看來還是個未知數。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