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經濟表現是判斷二季度及全年經濟走勢的重要參考。此前一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主要還是修復性、補償性的增長,隨著積壓的需求不斷釋放,能否轉變為全面持久、內生動能推動的經濟復蘇還有待觀察。
(資料圖)
海關總署5月9日發布的外貿數據顯示,4月中國進出口3.4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增速較3月回落6.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6.8%,進口同比下降0.8%。盡管2022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基數較低,4月中國出口未能延續3月的兩位數增長,增速略有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疊加內需不振,4月進口表現也低于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將于5月16日發布工業、消費、投資等數據。此外,中國人民銀行也將于近期發布社融、信貸等金融數據。機構預計,在2022年同期低基數的支撐下,4月工業生產和內需同比增速將繼續上行,消費同比或增長20%以上。一季度信貸投放節奏前置,4月的新增信貸可能有所降溫,不過因為基數較低,仍有望保持較高的同比增速,社融增速或于近期迎來階段性高點后趨緩。
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二季度經濟呈現弱修復態勢,出行、旅游等消費需求逐步釋放,但企業信心仍存不足,經濟總體尚未回歸潛在增速,制造業或面臨較多挑戰,后續民間投資還面臨企業效益下滑、市場預期不穩等制約因素。下階段宏觀政策仍需保持一定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
低基數致工業增速或加快
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最新一期第一財經首席調研結果顯示,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9.64%,高于上月公布數據(3.9%)。
從先行指標來看,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2%,較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在連續3個月運行在50%以上后落入收縮區間。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為56.9%,較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創36個月以來的新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表示,4月份PMI指數較大幅度回落,且已低于榮枯線水平,既有季節性因素影響,更主要的是一種經濟從恢復性增長轉入全面回升過程的短期現象,不改變經濟持續回升的大趨勢。
張立群表示,疫情防控政策積極調整后,經濟運行的各個方面,從供給到需求、從產業鏈各個節點到消費、投資各領域,相關經濟活動都出現手腳放開后的快速反彈,其性質總體屬補償性、恢復性。這是去年12月份以來PMI指數持續較快回升的主要原因。當達到常態水平后,消費、服務業等領域恢復性、補償性的增長就會明顯減弱。
中金公司研報稱,受前期積壓需求已集中釋放、新增需求不足以及季節性因素等影響,4月工業生產景氣回落。不過低基數對同比增速形成一定支撐,預計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反彈至9%,但以2019年為基期的四年復合增速放緩。
從高頻數據上看,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多數指標同比大幅高增,但多數指標環比走弱。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4月高爐開工率、焦爐生產率沖高回落,汽車半鋼胎開工率、螺紋鋼產量、煉油產開工率環比上月小幅回落,南方八省電廠、全國重點電廠日均耗煤量環比大幅回落。總體來看,當前工業企業盈利增速面臨較大壓力,工業庫存周期處于去庫過程,內外需求對工業生產的支撐仍然分化,工業企業仍需穩預期強信心。
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連平的預測更為樂觀。他認為,4月工業生產增速有望修復至常態化水平。盡管外需疲軟帶來一定阻礙,但內需回暖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工業生產有較大推動。預計4月工業生產增長5.0%。5月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基建項目穩步推進和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等因素的共同帶動下,工業生產增速保持在常態化水平上下。
內需加速修復
受疫情拖累最大的消費,在低基數的推動下,修復幅度或最為顯著。參與第一財經首席調研的經濟學家對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21.69%,較上月大幅上升(上月公布值為10.6%)。
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預計,4月社零同比增速將顯著上升至23.1%,主要是受2022年基數較低、汽車價格戰帶動銷量暫時增加,以及餐飲服務消費持續改善等因素拉動。其中,4月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速將從3月的11.5%飆升至59.2%;餐飲消費額同比將從3月的26.3%上行至36.4%。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今年以來,消費領域復蘇呈現分化行情。在基數效應下,4月社零同比漲幅或進一步放大,但需更加關注餐飲與商品、限額以上和限額以下消費之間的分化演繹。餐飲收入方面,修復動能已明顯減弱。以相對平穩的2019年作為基期,2023年1~2月餐飲收入較2019年同期四年復合增速為3.4%;進入3月,當月餐飲收入四年復合增速已降至1.9%。盡管商務活動明顯恢復,但居民部門餐飲活動在收入和供給雙重約束下仍較疲軟。
投資方面,參與第一財經首席調研的經濟學家們對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預測均值為5.35%。
4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3.9%,連續三個月位于高位景氣區間。其中,土木工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高于70.0%,表明隨著重大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土木工程建筑業施工進度不斷加快。
中信證券發布的研報稱,預計1~4月投資同比增速將上行至7.1%,分項指標有望普遍改善。基建投資方面,4月統計局建筑業PMI維持63.9的高位水平,疊加基數效應,預計單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回歸12%以上。
制造業投資方面,上述研報分析,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降幅仍然較大、4月PPI高基數效應猶存,都將拖累傳統制造業投資,不過在符合產業引導方向的高技術制造業、新基建領域投資較快增長的帶動下,預計制造業單月投資增速較前值(6.2%)回升。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表示,2~3月受前期積壓需求集中釋放的帶動,國內房地產經濟出現明顯回暖,但4月以來,房地產成交數據已明顯回落,二季度房地產經濟或邊際走低。中信證券指出,從房地產投資先行指標看,4月30城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同比增長28%,二手房價降幅收窄,但百城土地成交面積、成交額同比均大幅下降,拿地端特別是拿地價仍然偏弱,預計4月地產投資有望小幅正增長。
宏觀政策仍需保持一定力度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9日發布的4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9.0,比上月下降0.3點,仍處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下。從分行業指數來看,4月份國民經濟八大行業中,建筑業指數和住宿餐飲業指數有所上升,批發零售業指數為持平,工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和信息傳輸軟件業指數有所回落。
4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時,既肯定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也提醒“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并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關于下階段政策重點,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財政、貨幣政策要“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促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同時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幫助企業恢復元氣,并鼓勵頭部平臺企業探索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提到,政策制定者對于環比、同比的認識要把握得更清楚,對于補償性恢復和常規性恢復也要有很好的區分,否則就會出現一些政策對象的失誤。
他表示,要改善民營企業對投資長期的安全性和短期可盈利性的預期。目前民營投資不振,很重要是因為對未來投資收益率下滑的擔憂。在擴內需上,可在訂單和資金上面,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所傾斜,從而使它們的盈利性得到改善,扭轉它們的預期。目前預期的改善和經濟復蘇的進程是相互匹配、相互促進的。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在參與第一財經首席調研時表示,我國經濟復蘇依然處于早期,各行業恢復態勢并不均衡,服務業恢復速度快于工業,大企業景氣度的修復好于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信心依然有待提升,經濟回升基礎仍需鞏固。同時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全球經濟放緩將制約中國出口未來增速。未來一段時間,宏觀政策依然需要保持一定力度,加大釋放內需潛力,支撐經濟平穩增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