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經濟前景憂慮影響,國際油價近期在70美元附近交投。從去年底開始,產油國組織OPEC+已經啟動了多輪減產計劃,其對市場的影響往往相對短暫,外界開始預測該組織可能會“故技重施”。
原油經紀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級市場分析師瓦爾加(Tamas Varga)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衰退的潛在風險成為了油價面臨新的壓力,“市場疲軟令俄羅斯和沙特的財政狀況持續惡化,但與此前類似,進一步減產似乎將面臨組織內成員國的反對聲。”
經濟擔憂困擾需求端
【資料圖】
目前國際油價已經周線四連陰,創近8個月來最長下跌紀錄。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已經成為困擾能源市場多頭的持續陰影。
在4月初OPEC+意外減產超110萬桶/日后,原油期貨一度反彈10%。然而好景不長,美國原油庫存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全球經濟預測、美國銀行業危機等利空因素成為了新一輪拋售的導火索,市場短暫陷入了熊市泥潭。衍生品市場上,多頭開始迅速撤離,悲觀情緒有所升溫。
荷蘭國際集團ING在報告中表示,由于對宏觀環境及其對石油需求的影響的擔憂,負面情緒不斷上升。另一方面,各區域煉油廠利潤率的下降也引發了人們對石油需求強度的懷疑。
在上周發布的最新市場月報中,歐佩克將今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前景維持在230萬桶/日不變,中國需求增長被其他地區的下降所抵消。出于謹慎的考慮,歐佩克稱該預測“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美國考慮補充戰略儲備可能將成為支撐市場的因素。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此前表示,在6月完成國會授權的出售計劃后,能源部可能開始為戰略石油儲備(SPR)回購石油。今年2月,美國政府宣布,將從SPR中出售2600萬桶石油,預計交付日期為4月1日至6月30日。目前全美SPR儲量約為3.72億桶,這是自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拜登政府去年出售了2.21億桶來自戰略儲備原油。
瓦爾加向第一財經表示,亞洲經濟的復蘇,特別是中國,將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前景的最關鍵因素。隨著走出疫情,中國經濟也走在了緩慢加速的道路上,能源需求也將進一步釋放。相比之下,他對美國采購戰略石油持謹慎態度,認為還有很多需要確認的細節。結合近期各國公布的數據,他認為短期內能源市場基本面并沒有明顯惡化。
繼續減產或面臨更大阻力
行業數據顯示,歐佩克4月原油產量下降19.1萬桶/日,至2860萬桶/天。隨著3月宣布的減產計劃施行,歐佩克的產量將進一步下降,預計整體供應量降至2800萬桶/日的關鍵心理水平。
與OPEC+減產相比,非歐佩克產油國卻在躍躍欲試。歐佩克預計,這些國家今年將增產達到143萬桶/日,其中美國增產為100萬桶/日,挪威、巴西和加拿大同樣具備較大潛力。不過供應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主要圍繞美國頁巖油產量和2023年計劃外油田維護。
新一輪油價下跌讓產油國再次面臨著與4月初類似的處境。去年10月開始超過360萬桶/日產能削減并未提振油價,布油自此之后下跌了15%,減產也讓歐佩克面臨市場份額拱手相讓的風險。
近期多個重要產油國表達了對進一步減產的謹慎態度。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石油部長加尼表示,他預計歐佩克+不會在6月會議上宣布進一步削減石油產量,伊拉克沒有被要求任何額外的自愿減產。歐佩克第三大產油國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也表示,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整供應,是一個集體的決定,對短期的情況并不擔憂。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油價下跌已經重創了俄羅斯、沙特兩大OPEC+領導者的財務狀況。沙特一季度錄得7.7億美元的財政政策,IMF最新預測稱,該國GDP增速將從2022年的8.7%驟降至3.1%,需要80.90美元/桶的油價來平衡預算,這一估計比此前預測提高了20%。俄羅斯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1-4月俄羅斯的預算收入為7.78萬億盧布,同比下降22%,主要原因是石油和液化氣收入大跌52%,至2.82萬億盧布。
摩根士丹利上周將年末布倫特原油目標從此前的87.5美元下調至75美元。瓦爾加向第一財經分析道,短期內市場情緒依然脆弱,但歐佩克想進一步減產并不容易。OPEC+內部是存在分歧的,財政狀況緊張讓不少成員國面臨考驗,他們可能對減產是否有效產生了懷疑,特別是具有額外產能的國家而言。對于沙特和俄羅斯來說,下一步行動的阻力與4月相比有增無減。
標普全球普氏認為,OPEC+下一步行動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除非他們看到由于經濟疲軟或價格飆升而造成的實際需求破壞,否則他們可能會堅持更長時間來決定該怎么做。”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