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幣匯率“破7”引發市場關注。
5月18日下午,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CFXC)2023年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近期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嚴峻,發達經濟體高利率、高通脹、高債務并存,貨幣政策緊縮效應顯現,美歐銀行業風險事件不斷,推升了市場避險情緒,對美元匯率短期偏強形成支撐,人民幣匯率近日雙向波動態勢明顯。
目前匯率市場風險如何?對A股市場又有何影響?
【資料圖】
“此次人民幣再度向上破7,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及時通過政策溝通引導匯率預期,對順周期、單邊行為進行糾偏,抑制了短期人民幣單邊貶值的走勢,對穩定匯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雖然匯率再度破7,但較去年高點尚有距離,預期人民幣貶值幅度或有限,整體維持寬幅震蕩格局,在美聯儲即將結束其加息周期時,我國貨幣政策或仍將保持自主性,獨立性。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對第一財經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導致交易型外資短期流出,也壓制了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5月上旬至今A股整體上處于震蕩調整。不過2023年A股市場沒有系統性風險,結構牛市特征越來越明顯,但是要關注行情輪動效應。
“更長期一點,我們依然戰略性看好中國股市中具有科技創新、盈利驅動的優質公司,立足于基本面才是投資中國股市的基石。相反,基于賭人民幣升值而進行的投機,最終反而只是引發市場波動的噪音。”他稱。
“堅決抑制匯率大起大落”
5月18日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2023年第一次會議關于“堅決抑制匯率大起大落”的指示及相關工作部署,無疑向匯率市場發出了明確的政策信號。
“這次會議傳遞了關于人民幣匯率的真正權威聲音,有助于企業、金融機構以及資本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正確的預期。建議關注匯率的相關企業或個人高度重視。”張憶東對記者表示。
明明認為,近期人民幣雙向波動的直接原因,一是美元指數再度上揚,二是4月的經濟金融數據顯示出國內經濟修復出現波動。在他看來,由于美歐仍處于貨幣緊縮階段,歐央行離加息停止仍存在距離,美聯儲降息或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在此背景下美歐銀行業預計將繼續承壓,直至美歐降息推動經濟轉好,預計未來還會發生一些美歐銀行業的風險事件。
張憶東也表示,當前美國中小銀行甚至部分大型銀行的存款收縮風險仍然沒有消除,2023年聯儲保持鷹派的時間越長,可能暴露的風險就越多。美國這一輪銀行業風險徹底結束,很可能需要等待美聯儲啟動新一輪降息周期,至少要等到3季度后期觀察一下美國核心通脹能否快速下行。
明明告訴記者,當前我國金融體系運行穩健,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金融業總資產中占比超過90%的銀行業總體穩定,絕大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處于安全邊界內,銀行業總資產中占比約七成的24家大型銀行一直保持評級優良。
經濟修復呈結構化特征
據明明觀察,國內經濟數據短期有所波動,經濟修復呈現結構分化特征:接觸型服務業的修復彈性較強,處于繼續復蘇態勢;基建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制造業投資增長面臨一定壓力;地產仍處于磨底期。
“年初經濟脈沖式回升后或將進入短暫的平臺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他認為,下半年宏觀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疊加內生的自我修復,年底經濟動能有望再度回升。
張憶東表示,從4月份的數據來看,經濟復蘇的力度有所放緩,但是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轉型”的主線強于“傳統的復蘇”主線,舊動能(地產產業鏈)退場,新動能(消費、高端制造、新基建)復蘇。一方面,整體經濟受地產產業鏈長期放緩、全球商品大周期向下的拖累依然明顯;另一方面,仍然還不錯的是:服務消費、高端制造。此外,此前較強,但近期有邊際走弱的是商品消費、基建。
他認為,今年的中國經濟復蘇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雖然4月份經濟數據整體表現弱于市場預期,但是,應該以長期發展的戰略眼光理性看待。
按照興證宏觀團隊的判斷,有三大特征。一是經濟復蘇驅動力為服務消費、高端制造,這是歷史少見的。就業整體的拉動可能也在從地產、基建鏈條轉向服務業;二是單一經濟指標內部分化劇烈,當前的觀察體系難反映服務消費復蘇對經濟的拉動,進而可能部分放大經濟中的下行壓力;三是傳導效應減慢,消費回到此前的中樞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整體來看,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健康企穩,服務消費繼續改善,生產邊際下滑,經濟或進入‘非典型復蘇周期’。不過,為了完成年初定下的GDP目標或仍需加力。”張憶東表示,本輪經濟“轉型”特征強于“復蘇”特征,仍需等待擴內需、穩就業政策的落地支撐。特別是,考慮到青年失業率持續走高,疊加短期將迎來畢業季,財政或需加碼擴內需,激發企業用人意愿,穩崗促就業。
海外資金有望回流
5月中旬以來,A股整體震蕩調整。明明分析稱,近期經濟、政策不及預期導致股市調整,4月工業生產和地產銷售的高頻數據走弱帶來市場風險偏好的系統性下降,避險交易成為市場主線。數字經濟主題交易過后資金缺少新主線,市場熱度持續下降,資金陷入存量博弈,市場呈現弱勢震蕩且行業輪動迅速。
“在美元走強、國內經濟修復路徑較為坎坷的背景下,近期人民幣偏弱運行,股匯共振亦對股市構成一定壓力。”明明稱,展望未來,在經濟弱復蘇確認后,政策可能迎來變化。消費和制造業的擴大內需可能是主要方向,有望成為新的主線。國內股市估值有優勢,配置價值明顯。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和地產后周期等均有望政策進一步加碼,減稅降費也有利于緩解居民收入的壓力,在新基建方面也可能有新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出臺。
在張憶東看來,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導致交易型外資短期流出,也壓制了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中期,我們可以來觀察三個方面。”他分析稱,首先觀察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是否超預期改善,后續會不會有財政政策或產業政策發力。其次,觀察中美利差會不會進一步拉大。第三,觀察地緣政治風險是否改善。如果改善,則有利于全球經濟發展,有利于人民幣企穩反彈,有利于A股資本市場。
“中期來看,2023年A股市場沒有系統性風險,結構牛市特征越來越明顯,但是要關注行情輪動效應。”張憶東分析稱,數字經濟+“中特估”成為2023年兩條主線,其中,“數字經濟”領域綜合擁擠度、景氣度、機構持倉;而“中特估”,需要看到不是所有的央國企都叫“中特估”。一方面,能持續高分紅的優質公司才能獲得持續重估,另一方面,有全球競爭力的必將“物以稀為貴”。
在明明看來,部分海外風險事件沖擊或通過情緒因素影響國內股市變動,但其對于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較為有限,并且在中美經濟周期分化的背景下,未來隨著國內經濟修復確定性提升,海外資金有望回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