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廣陵區沙頭鎮上的一家農資經營部,近幾年增加了一項新業務:回收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盒。沙頭鎮是揚州的菜籃子基地,西瓜、甜瓜等果蔬名聲遠播,農膜和農藥使用量很大。以前,這些農業塑料垃圾大多被遺棄在田間地頭,給土壤和不遠處的長江帶來危害。2018年,揚州開始推進廢棄農膜回收體系,到2020年覆蓋全市,期間農藥與化肥廢棄物回收體系也結合進來,大宗農業塑料廢棄物得到常態化回收處理。
(相關資料圖)
5月25日,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回收站以每公斤2元的價格回收農膜,在田間地頭收購的話則打7折,有些農業種植大戶每年可以靠廢棄農膜增收幾千元。廣陵區政府對回收廢棄農膜每噸補貼5000多元,并負責支付實際產生的運費。估算下來,農膜回收成本約為1萬元/噸左右。2022年,沙頭鎮累計回收農膜超24噸。
包括沙頭鎮、頭橋鎮和李典鎮在內的廣陵區北洲三鎮,是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形成的一處“三角洲”,作為昔日揚州市環境管理水平相對薄弱區域,北洲三鎮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和顯著示范意義,被揚州市政府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凈塑城市”綜合試點區。
除了廢舊農膜回收體系,北洲三鎮區域內的垃圾分類與環境整治也依照“凈塑城市”的標準推進,引入相關企業和市場化機制,生態與文化優勢逐漸顯現。在頭橋鎮三江營江豚保護觀測點,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陳瑞金告訴大家,近幾年長江揚州段的江豚群體狀態穩定,數量也有所增長,協會通過“凈塑”課程、江灘垃圾撿拾行動等方式倡導、召集市民共同保護長江生境。
5月26日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創新工場暨塑料污染治理“雙碳”目標協同研討會在揚州舉行,長三角“凈塑”成為此次研討會的核心議題。
約60%的海洋塑料廢棄物來自城市,城市是凈塑行動的最關鍵環節。日前發布的《長江生命力報告2022》認為,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限塑、減塑和促進廢塑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重點區域,也是全面“凈塑”,治理塑料污染潛力巨大的地區。
揚州2020年4月正式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凈塑城市”倡議,成為首個加入“凈塑城市”倡議的長江沿線城市。研討會現場舉行了揚州市“凈塑城市”授牌儀式,并發布《長三角凈塑行動指南——揚州“凈塑城市”案例》(以下簡稱“指南”)。“指南”顯示,對于揚州和長三角區域而言,塑料污染治理不只是環境問題,而是一個“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城市環境改善與綠色生活方式協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培育現代市民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綜合平臺”。
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上海區域項目主任任文偉認為,在政策、技術創新與應用、公眾參與和多方參與與合作機制創新等方面,揚州的經驗和成果對長三角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與會的多位專家學者表示,期待探索出塑料廢棄物治理的“揚州模式”。
揚州為“凈塑”做了哪些事?“指南”詳盡列舉說明。除了農膜回收和北洲三鎮全域大花園建設,還包括漁民上岸及漁網漁具回收,舊衣回收資源化利用,服務業減少塑料使用及用環保材料替代,以及發展廢塑料再生利用產業等。
“指南”項目組成員、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黃文芳副教授認為,揚州市各委辦局結合職責權限的分工合作,是“凈塑”行動有效推進的保障,建設“凈塑城市”,“尤其是廢塑料的資源化利用,重點之一應該科學決策廢塑料回收體系如何建構,同時,研究如何長三角一體化推進廢塑料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發展”。
來自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的調查和揚州發改委的統計顯示,揚州市塑料垃圾分別來自工業和農業生產,以及市民家用、物流、超市、酒店等,其中約43%得到循環再生利用。“指南”提出,理想中的“揚州模式“應具有“強政府+大市場+厚社會”的特點,讓“凈塑”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環境融為一體的重要載體。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