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3年5月,我國進口大豆1202萬噸,刷新單月大豆進口的歷史最高紀錄。
(資料圖片)
對比來看,今年4月,大豆進口量只有726.3萬噸。這意味著,5月大豆進口環比增長65.5%。今年前5個月,我國累計大豆進口量4230.6萬噸,同比增長11.2%。
在業內人士看來,之所以5月大豆進口量激增,與兩方面原因有關。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是,4月初以來,海關總署加強對進口大豆的質量檢查,導致大豆清關時間延長。中國海關檢查船只的平均時間躍升至20天以上,而標準時間為3-4天,導致大豆進口向后延遲,4月份大豆進口同比下降10%;
二是,大豆進口的延遲,一度使進口大豆壓榨速度放慢,導致國內豆粕價格在4月至5月上旬出現一波大幅上漲走勢,進而推動大豆進口量增加。根據監測,2023年5月上旬國內豆粕現貨價格較3月底上漲約16.9%。
5月大豆進口量大幅上漲,會帶來什么影響?張智先稱,這增加了后期市場供應壓力,進而打壓國內豆粕價格水平。據監測,5月底6月初,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已經再度回落到3月底的價格水平。
在綏化市益盛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內,檢驗員對大豆進行隨機抽樣檢測。新華社圖
今年以來大豆進口量增加,也與進口價格較低有關。
國家發改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處長韓靜波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表示,受巴西大豆豐產影響,國際大豆價格整體下滑,加之海運費用逐步下降,國際大豆價格進口成本下降明顯,國內市場對壓榨預期看好,因此進口大豆量略有上升。
與進口增加對應的是,國內大豆豐產,今年以來,國產大豆價格一路下行。據山東卓創資訊和上海鋼聯監測顯示,2023年5月,大豆均價4957.5元/噸,同比下降14.5%。
盡管一直以來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在用途上存在明顯區別,而且存在一定價差,但近期出現的“國產大豆進糧庫,進口大豆進市場”現象仍然引人關注。
張智先稱,進口大豆以壓榨為主,在食用油壓榨領域起著主導作用,而國產大豆以食品及其它工業消費為主。二者在主流用途上相對獨立,其價格長期以來盡管互有影響,但各自獨立運行的特征比較明顯,長期以來都保持著一定的價差水平。“國產大豆進糧庫”現象,主要在于近年來,國家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大豆產能增加,而下游消費并沒有出現相應漲幅,產需結構出現問題。于是,為了穩定種大豆農戶的收入,穩定以及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國家加大了對國產大豆的收購力度。
韓靜波也提到,去年國產大豆產量增加,但是由于其含油率較低,低于進口大豆1-2個百分點,壓榨效益低,以壓榨為主的市場不愿意選擇國產大豆,更多采購進口大豆,導致增產的國產大豆大量入庫。
鑒于今年上半年的大豆進口表現,業內預計,2023年大豆進口量較上年會有所增加。
張智先解釋稱,一是2021-2022年,受疫情影響需求及其它因素影響,大豆進口量連續兩年出現下降,而今年預計國內食用油消費將會復蘇,從而推動對進口大豆的需求;二是雖然國內在持續推動豆粕玉米減量替代,但經過前期的減量后,后續的減量空間會下降,或者說減量需一定時間才會明顯,對年度內豆粕實際消費影響不大。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