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來,交易員繼續加碼做多,推動債券收益率快速下行。在央行下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的帶動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突破2.6%的阻力位,最低下到2.55%附近。
在收益率創新低的情況下,各類機構是否還有配置空間?“央行結構性降息了,即使收益率已跌至歷史低點附近,但債券還是牛市。相比國債,當前地方債的溢價可能更好一些。”某信托資管的利率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截至8月23日收盤,10年期國債活躍券230004收益率報2.57%。中金近期表示,綜合各類國內機構的情況,即便境外機構繼續減持債市,預計配置型機構消化債券供給的難度也不大。在政策寬松預期下,三季度債券收益率可能出現加速創新低的局面,從而激發機構加久期的需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年內可能逼近2.4%,目前仍有一定的空間。
(資料圖片)
降息帶動債市持續走強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猶豫,交易員的做多情緒在上周被再度引爆。8月15日,央行調降MLF和逆回購操作利率,幅度超出預期——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1.8%,較上月下降10BP;MLF操作利率為2.5%,較上月下降15BP。這是在6月降息后,再次政策性降息。受此影響,國債市場集體大漲。
當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6%大關,最低至2.554%,為兩年來新低。在國債期貨市場,各個期限合約全線大漲,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一度大漲0.99%,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最高漲0.44%,均創出本輪牛市新高。
關鍵在于,進一步寬松的預期仍然強烈。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閃輝近日在研報中提及,預計中國央行在下半年每個季度將降準25BP,同時將7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10BP(此前的預測是下半年只有1次降準和1次降息)。此外,該機構預計,央行將按照其2022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所描述的方式增加再貸款。
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是主因。8月15日公布的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投資增速、工業增加值和失業率等經濟數據均不及預期。在這一系列數據發布前,央行宣布了上述降息措施。此外,作為重要環節,地產領域仍面臨一定風險,近期碧桂園逾期未付美元債票息。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提及,“降息對經濟的幫助可能有限,還支持一些陷入困境的主要開發商和金融機構,刺激總需求,以避免今年全年實際GDP增長存在的低于5%的風險。”
陸挺表示,7月的高頻基建相關數據走弱,國內挖掘機銷售量增長從6月的-44.7%降至7月的-49.2%;月均Komtrax挖掘機運行時間的增長從6月的-3.7%降至7月的-8.7%。此外,土地銷售數據再次未發布。根據Wind提供的高頻土地交易數據,在100個選定城市中,7月土地銷售的數量和價值同比分別下降了-51.5%和-56.9%,而6月分別下降了-20.0%和-24.6%。
收益率偏低但交易員不再糾結
值得一提的是,近階段債券交易員的心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多位交易員對記者提及,此前的擔憂在于,需求仍在下行提示做多債市仍有勝率,但是利率絕對值處于歷史低位,常識又提示投資要謹慎。不過,近期做多的情緒已經更加強烈和堅定。
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松對記者表示,債市收益率超預期走低,背后的原因是地產大周期下行打破了部分經驗規律,一方面是經濟周期規律發生形變,另一方面使得利率中樞下移。在具體的利率定位上,按照資金利差來定價,預計10年期國債、1年期存單的利率中樞將下移10BP左右,短期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55%附近波動且中期仍趨于下行,而1年期存單利率將在2.1%~2.25%的區間震蕩。
另一位資管機構債券投資經理亦對記者表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概率繼續下行,2.4%的預期并非不能實現,近期大概率看到2.5%。”
中金的研究顯示,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央行加碼“寬貨幣”的方向仍有望延續,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仍在下行通道,因此債券收益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也同樣處于下行通道。而且,8~10月貨幣政策仍有望出現進一步放松。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季度債券收益率可能出現加速創新低的局面,從而激發機構加久期的需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年內可能逼近2.4%。
債券供給將被機構配置需求消化
此前的另一個擔憂在于,如果政府債券供給進一步加大,且外資持續賣出中國政府債券,供給的壓力會否導致債市回調?
對此,中金公司研究部固收研究負責人陳健恒認為,無需過度擔心債券供給的提升,反而“資產荒”局面出現的可能性或更大。
該機構預計,政府債券8~12月凈增量或在3萬億~3.5萬億元,而銀行表內配置空間在3.7萬億元左右,保險對政府債券配置空間在6000億元左右,兩者合計4.3萬億元左右。即便考慮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預計配置型機構消化債券供給的難度也不大。期限結構上,長端占比較上半年或有所回落,或繼續利好期限利差壓縮。
事實上,各類機構目前對于債券仍呈現“欠配”的情況。對于銀行自營而言,前期可能存在“踏空”,后續或有較大配置空間。有觀點認為,“觀望情緒”以及此前信貸投放較多也對銀行配債造成影響。機構預計,8~12月大中小型銀行合計可能有3.7萬億元的債券配置空間。
對于銀行理財而言,今年2月以來的規模恢復情況超預期,展業導致理財配置需求格外強,并且尤其偏好短久期高票息策略。據記者了解,截至6月末,全市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降至25.34萬億元,被公募基金反超,但相比年初已有了不小的回升。4月開始理財客群情緒回暖,5月時行業整體規模回升近2萬億元。多數機構預計,理財規模回升趨勢有望延續,因此短久期高票息品種仍然有較強的配置需求。
對于保險而言,今年由于非標和存款到期量較大,且保費收入增速提升,保險轉而通過債券投資增加收益。定量測算來看,中金方面預計8~12月保險配置債券整體規模在9000億元以上。
此外,二季度公募債基投債行為整體呈現出信用債持倉下滑、高評級券種偏好抬升、加久期而降杠桿的特征。公募債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踏空”,信用債倉位較低且久期不長,更有可能通過信用策略和久期策略以提升收益。
未來,境外機構的配置需求則可能仍然有限。目前中美利差倒掛加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幅度接近170BP)、人民幣匯率走弱均不利于境外配置需求。盡管6月境外投資者的配置罕見出現回升,但最新數據顯示,7月末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托管余額為3.24萬億元,約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2.5%,較6月末的托管余額(3.28萬億元)有所下降。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