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近日,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不少孩子突發高燒、抽搐,讓家長揪心。有醫院表示,一周內接診了500多例患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其中發生抽搐的約40例。醫生提醒:“進入夏季以來,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高發,具有傳染性,學齡前兒童需重點防范。”
【資料圖】
進入高發期!福建多地衛健、疾控部門提醒
6月17日,福州衛健委發布健康提醒: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別慌!可防可控不可怕!
6月15日,廈門疾控發布提醒:根據手足口病的流行規律和既往監測數據,廈門市有兩個發病高峰,分別是5-6月和9-10月。目前廈門市已進入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
另外,近日,泉州、南平、寧德等多地衛健、疾控部門都發布了相關提醒和防護指南↓
4歲男孩突然高燒40℃退燒藥也不管用
前幾天,4歲的楠楠突發高熱,體溫直沖40℃,一天內熱峰達三四次,即使服用了退燒藥,也始終沒辦法降至正常溫度。
怎么回事?孩子不會中招流感了吧?著急的爸爸媽媽趕緊帶著孩子到浙大兒院發熱門診就診。
接診醫生進行仔細體格檢查后發現,楠楠的嘴巴里長了不少皰疹,一碰就疼,身上其他地方也有紅紅的皮疹。根據典型的皮疹表現和皮疹部位,醫師判斷,楠楠是中招了手足口病。
圖源:浙大兒院
姐弟突發抽搐確診手足口病
6月15日凌晨1時,1歲男孩悅悅(化名)突發抽搐被媽媽李茹(化名)抱進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兒科急診室,診斷為手足口病。同日下午3時,3歲的姐姐萌萌(化名)也因抽搐入院,同樣診斷為手足口病。
該院兒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嘉表示,本周內該院兒科急診已接診500多例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其中發生抽搐的約40例。“進入夏季以來,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高發,兩者癥狀相似,都屬于自限性疾病,具有傳染性,學齡前兒童需重點防范這兩種病。”
五六月份多發!要高度警惕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以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多發于5歲及以下兒童。通常潛伏期為2—10天,平均3—5天,病情較輕,呈自限性,預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復。
●多數感染的兒童為普通型,發病時間快,在口腔,口周會出現皰疹、手足處出現皰疹和斑丘疹,但皰疹并不局限于這三個部位,屁股和腹股溝區也可能會有皰疹,出疹的同時或者出疹前都可能會出現低熱的狀態。
●少部分兒童發病后迅速影響神經系統,表現為腦干腦炎、腦脊髓炎、腦脊髓膜炎等,并且容易發展為心肺功能衰竭、肺水腫,極容易有生命危險。
避免手足口病誤診,家長可以配合這么做
臨床上,也會發生將手足口病誤診為皰疹性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水痘或腦炎。
誤診主要原因不排除醫生追問病史不詳細、查體不仔細,特別是就診時手足口病皮疹特點不典型的。
就醫時,家長可以配合醫生:
1. 描述清楚孩子發病的時間、哪些部位出現皰疹、經過哪些治療、病情有哪些變化;
2. 主動告知醫生有沒有接種過EV71型滅活疫苗;
3. 告訴醫生有沒有接觸過手足口病或咽峽炎的孩子,或是同班級有沒有相似癥狀的孩子;
4. 安撫寶寶配合醫生體查。
不幸“中招”該如何護理?
1.勤測體溫
生病期間,要注意孩子的體溫變化,防止高熱驚厥,可采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
2.清淡飲食
由于口腔皰疹,孩子可能拒食,可以多喝溫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等,不吃硬的、刺激性的食物。
3.減少外出
盡量減少外出,尤其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場所,若是學齡期寶寶,建議癥狀消失一周后再繼續上學。
4.密切關注
密切關注孩子精神狀態,若出現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
如何避免中招?
1.勤洗手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續至少20秒。
2.勤通風
家中應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3.勤清潔
孩子的餐具、水杯、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鐘或高溫消毒;孩子的毛巾、被褥等、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4.避開感染源
在流行季節及地區,盡量減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手足口病或急性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
5.補充營養
夏季天氣炎熱會影響小兒的消化功能及食欲,除注意飲食清潔、清淡外,還應補充營養:如新鮮瓜果、豆制品等,忌食生發和生冷之物。
6.接種疫苗
6月齡~5歲的適齡兒童可接種EV71滅活疫苗(但請注意,不同疫苗產品的適種年齡略有不同),預防由EV71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等疾病。
來源:福建衛生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