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紅網時刻懷化8月15日訊(通訊員 張記蒙 王雨晨 葉一 周瀏軍)七月流火,盛夏未央。2023年8月,在2008級校友周瀏軍的牽線搭橋下,華東理工大學星火燎“沅”實踐團奔赴湖南省沅陵縣,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清風拂坪,沐育沅陵。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實踐團第一站來到沅陵縣張家坪九校開展支教活動,圍繞大思政課和五育并舉兩大主題,結合沅陵紅色文化濃厚的特點,開設知識講堂、個體成長、紅色教育等三大類課程。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分享自身成長經歷、描述時代發展成就、展望未來學習生活,讓課堂內外的真情實感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陽光雨露,在幼小的心靈埋下“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種子,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自信自立、飲水思源”的人生志向。
下鄉入戶,體察民生。“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從田間地頭到農家小院,從紅色遺址到鄉鎮企業,實踐團扎根基層、走進群眾,和村民們一起干農活、學農技、話農事,體驗地道農家生活,近距離考察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經濟產業發展狀況,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和關愛。實踐團發現,盡管當地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年輕一輩大多選擇外出務工,但鄰里之間關系親密、男女老少勤勞樸實、家鄉情懷代代相傳,村民集體認同感強烈。一座村民自發募捐建成的藍溪風雨橋見證了鄉村的發展變遷,一份長達萬余字的調研報告記錄著實踐團的點點滴滴。
對話黨員,追隨信仰。初心不與年俱老,奮斗永似少年時。沅陵有著眾多的老黨員和退伍軍人,他們都曾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如今仍然活躍在鄉村振興最前沿。在張家坪村,“00”后大學生與75歲的老支書肖明梅進行了一場跨越兩代人的對話。肖老一句“只要我還活著,就愿意為張家坪服務”,讓青年學子們感動之余也備受鼓舞。退伍軍人葉海洋,歷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任工作隊隊長。“只要祖國需要、人民需要,我都愿意奮斗在第一線”,退伍不褪色、紅心永向黨,平凡的葉海洋詮釋著沅陵人的情懷與擔當。
尋訪紅跡,傳承星火。紅色圣地,日覽千年。沅陵縣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區,賀龍、簫克率領的紅二、六軍團曾在此駐扎戰斗,與沅陵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把軍刀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八一建軍節當天,實踐團走進沅陵各大紅色教育基地,在龍興講寺中感受沅陵的民俗文化、歷史底蘊;在辰州剪紙前見證沅陵的紅色歲月、革命征程;在鳳凰山上追憶命途多舛的少帥張學良;在湘西剿匪勝利園緬懷47軍的英勇烈士…實踐團成員在沅陵重溫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感悟歲月靜好的來之不易,厚植新時代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
星光筑夢,躬行踐履。農業穩,則天下安;產業旺,則鄉村興。最后一站,實踐團探訪了當地農民企業家代表周桂群和肖欽軍。20年前,女能人周桂群返鄉創業、白手起家,如今在城郊高山經管著黃桃、油茶、中藥材等七個種植基地的近2萬畝土地;2016年,追夢人肖欽軍牽頭成立玖虎生態產業園,目前已擁有果園280畝,林地1500余畝,生態大米種植基地1200余畝,初步形成了集生態水稻、四季水果種植,景林觀光、鄉村休閑、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從小木屋到大廠房,從孤軍奮戰到創立品牌,兩人創辦的企業給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了生機,也為成百上千人解決了就業。
點點星火,可以燎“沅”。華東理工大學星火燎“沅”實踐團已與大美沅陵結下鴻雁之約,共同奔赴又一個盛夏。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