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科技與社會經濟深度融合,我國信息消費已成為當下穩定經濟增長的“一抹亮色”,相關應用更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前,信息消費延續快速增長態勢,為經濟賦能增效、穩定市場信心以及帶動產業鏈升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下,我國信息消費已成為增長迅速、創新活躍、輻射廣泛的消費領域。工信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為3.24萬億元,同比增長6%。全社會正在抓住數字化升級新機遇、推廣信息消費新模式,以更安全、更便捷、更豐富的信息消費促進民生改善,助推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行穩致遠。
為我國經濟賦能增效
信息消費是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的經濟活動。根據國務院2017年印發的有關文件,信息消費主要表現為生活類信息消費、公共服務類信息消費、行業類信息消費、新型信息產品消費四種形式。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信息消費的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2.8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8萬億元,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拉動內需、提振經濟的關鍵動力。
目前,我國信息消費呈現出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促進接觸式消費回補,數字文娛類消費更加豐富多元,教育、醫療、辦公等領域加速向線上遷移,新型終端產品供給水平不斷提升等特征。受疫情影響,購物、外賣等網絡平臺回補了傳統實體接觸式消費,減少了商戶們因疫情造成的損失。直播帶貨呈爆發式增長,電商平臺全面進入網上直播領域,從傳統的吃、穿、用、行擴展到娛樂、健身、知識直播等,成為很多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重要入口。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在智能電子產品、5G移動通信、短視頻等領域的信息消費增長迅速,消費結構更加優化。
同時,信息消費已覆蓋到三四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專家表示,我國農村消費市場蓬勃發展,信息消費已成為促進消費品下行、農產品上行、帶動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積極培育新增長點
據相關統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高達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從消費人群看,信息消費群體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數字鄉村建設推進,農民群體對智能手機等數字化“新農具”的應用技能不斷提升,農村市場消費潛力逐步釋放。工信部推動完成325家網站、App及大部分市場主流手機的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并依托相關機構豐富數字技能培訓,提升老年人、殘疾人數字素養與技能。
從應用廣度看,疫情加速傳統消費數字化轉型。受疫情沖擊和“宅家”新生活模式等影響,移動互聯網應用需求激增,線上消費活躍。直播電商、無人零售、即時零售等無接觸式商業模式快速發展,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在線文娛、在線健身、在線旅游等新業態為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提供重要支撐。遠程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新場景,為民生公共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專家表示,未來,信息消費將更加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感,自動駕駛汽車、智能眼鏡、消費級無人機等產品將進一步普及,并出現更多沉浸式信息消費場景,3D數字內容、虛擬數字資產也將成為新消費熱點。同時,隨著信息設備適老化改造的開展,將出現更多適老化終端產品,信息消費群體將進一步拓展。
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信息消費是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倍增器”。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后,信息消費拉動作用顯現,全國網絡零售市場企穩回升,農村網絡零售市場持續恢復。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9759.3億元,同比增長2.5%。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全球第一,2021年,我國銀行機構共處理網上支付業務超過1000億筆,金額高達2354萬億元。
從政策引導看,信息消費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強調要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數字文化等消費新業態。
工信部表示,今年上半年,工信部持續探索信息消費發展新模式新路徑,針對26個綜合型、特色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開啟建設效果評估工作,引導各地營造良好環境,著力培育信息消費。組織遴選151個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探索形成了一批發展前景好、示范效應強的標桿項目和發展模式。
專家表示,上半年,信息消費較GDP增速高3.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日益顯著。發展信息技術,拓展信息消費,培育壯大各類線上新模式、新業態將為經濟賦能增效、穩定市場信心、帶動產業鏈升級創造更多機遇。(依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