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月16日,《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銀行官網信息了解到,目前已有華夏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等在內的多家理財子公司發行了15只以上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閉式理財產品,產品期限大多在1年以上。
據了解,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估值方法主要有市值法和攤余成本法兩種。市值法是指理財產品投資的底層資產估值隨市場變化波動,更能準確反映每日波動情況。而攤余成本法是指當計算理財產品凈值時,會將投資產品的到期收益率分攤到每日計算。
“采取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產品,一般情況凈值波動較小,收益率看起來更為平穩。此前理財產品面臨大面積贖回后,客戶風險偏好的回落短期內或難以修復,因此近期這類產品被密集推出。”某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理財產品若要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實施條件較為苛刻。根據現行管理要求,目前資管新規規定只有三類產品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一是封閉式產品且嚴格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合同現金流持有到期,基本符合SPPI測試;二是封閉式產品且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也不能采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三是現金管理類產品。
某金融機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要實施攤余成本法,首先需要判斷是否為可使用攤余成本法理財產品類型;其次,分析其合同現金流量特征測試和業務模式以及是否能夠通過SPPI測試。因此這類產品很難出現大量發行的情況。”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雖然攤余成本法理財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沖理財規模下降的作用,對債券市場修復也有一定幫助,但是其未來能否大范圍推廣仍面臨著客戶接受度的問題。從投資端來看,可以受益的債券品種范圍也可能有限;且攤余成本法計量資產需要通過現金流測試,含權債的投資可能也會受限。
記者注意到,除了推出攤余成本法理財產品,近期多家銀行還在手機銀行設置了“穩健低波”理財專區,將低波動、低回撤、追求穩健收益等產品特點作為賣點。對此,中郵理財投資經理卜振興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前期債券市場調整影響,客戶對穩健型理財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銀行理財公司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加大研發和發行采用攤余成本法等穩健型的理財產品。
對于銀行理財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長期來看,在資管新規的不斷推進下,全面凈值化仍是大勢所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產品預計不會成為市場主流。在此情況下,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需要監管、協會和從業金融機構共同努力。卜振興認為,未來銀行理財公司首先要不斷優化期限結構,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其次不斷豐富投資品種,通過資產的輪動平抑產品收益波動;再次要開發更多穩健型的理財產品,包括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等。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