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電影會否被技術“馴化”?(主題)
文匯報記者 宣晶
正在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電影技術成為業界關注的高頻詞。人們一邊熱議人工智能、虛擬引擎、云計算、人機交互、VR/XR等新一代技術當下已被廣泛應用于電影創作生產的各個環節;一邊又忍不住擔憂,當包括真實表演在內的全產業鏈都被高科技取代,未來電影會否被技術“馴化”?
(資料圖)
有電影人指出,創作者必須始終保持清醒,以一種合理、節制的方式使用新技術。任何技術手段的最終目標,是讓觀眾更沉浸、更快速、更毫無知覺地進入到好故事里。“我們應該首先考慮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么,然后再考慮怎樣通過技術來幫助我們進行表達。換言之,電影創作的天地有多寬廣,取決于我們的想象力有多大,而不是科技本身。”加拿大編劇、導演瑞奇·梅塔直言。
技術迭代,電影行業發展新引擎
“基于技術迭代和產業應用的融合創新,正成為促進電影行業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張偉說。近年來,我國電影工作者積極擁抱高科技,利用技術升級實現電影工業制作能力擴容,推動品質升級與產業結構迭代。一個代表性的例子是,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片尾字幕,出現了許多國外虛擬攝制團隊,而今年年初公映的《流浪地球2》基本以本土虛擬攝制團隊為主,這是中國電影制作能力快速提升的表現。如今,“科影融合”已經涉及到電影產業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電影生產上,虛擬制作融合了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技術;在觀影體驗上,VR/AR影院融合了網絡和實體空間;在應用場景上,影院網絡票務系統融合了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
張偉預測,隨著“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發展,AI大模型會緊緊圍繞著行業需求,逐步建立完善機制,服務于電影產業的智能化。中國移動咪咕公司首席數字官孫翔云表示,元宇宙的“開放性”和“兼容性”,決定了它可以和不同的行業、場景進行結合。“元宇宙是自主可控、自由探索、即時交互和實時在線的。我們已知的AI技術——AIGC或ChatGPT,都可以融入電影創作中,共同打造新的生態共建模型。”
新技術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同時也改變著電影的創作生產方式。真人版《野性的呼喚》使用電腦CG與真正的狗共同制成混血犬巴克的形象,讓動物擁有了近似人類的表情;新版《獅子王》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和高端視覺特效,“以假亂真”地呈現出廣袤的榮耀大地……
導演瑞奇·梅塔透露,在新劇《偷獵者》中,有一組長達90秒鐘描寫大象在森林里被捕殺的鏡頭。攝制組采用大量特效近景,給觀眾營造了一種“近在咫尺”的視覺效果。“我們想要拯救這些動物,但如果沒有這么生動的場景,觀眾很難被打動,從而產生同理心。”瑞奇表示,五年前他就有過同樣的想法,但受制于當時的技術水平沒能實現,今天他終于有了這樣的機會,這才是新技術出現的意義。“我們使用新技術,是希望能創造出全新的內容,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體驗。”
內容為王,終極目的應服務于敘事
“科影融合”助力電影工業提速升級,尤其是數字技術的使用讓電影制作變得更加精準、便捷。制片人艾秋興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新技術,應當是具有“前所未有”的突破性,且能直接參與電影創作本身的。比如拍攝電影《影》兩個“鄧超”的對手戲時,張藝謀導演團隊通過特殊的傳感器裝置與攝像機進行實時互動,解決了空間的精準定位問題。“演員在真實的場景里,通過真實的表演,實現了以往需要依靠后期虛擬技術才能實現的效果。”
業內專家表示,技術的加持讓影像創作突破傳統物理空間限制,有了更多可能性,但它仍需服務于電影的敘事抒情,不可以喧賓奪主,讓形式大于內容。比如,為了讓演員能真實感受到駕駛戰斗機的各種挑戰,電影《長空之王》劇組制作4架1∶5的殲-16模型,每架長度是5.7米,堪稱龐然大物。它可以模擬失速、尾旋和眼鏡蛇機動,讓演員真實感受駕駛戰斗機的各種挑戰。該片導演劉曉世強調,沒有常識的想象力是對想象力的誤解,沒有真實的體驗,演員的表演即便再努力,也會失真。“新技術能幫助我們去實現拍攝上的不可能,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沒有節制地發揮想象力,那樣會失去真實感。”
“當新技術被創作者當成一個工具使用的時候,它確實能幫助電影人去實現自己的想法,但很可能它也只是個‘玩具’、一個商業噱頭,僅僅是為了吸引票房而已。”艾秋興毫不避諱地指出,電影《阿凡達》火爆之后,市面上充斥著大量3D影片,全然沒有考慮到影片的內容和題材屬性。《沙丘》《007:無暇赴死》等好萊塢大片的3D版都曾因觀影效果不佳,遭到觀眾吐槽抵制。據了解,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偽3D”電影,這些3D轉制作品成本只需要500萬元,但每張3D電影票能比2D多賣十幾元甚至更高,技術在此淪為了斂財的工具。這樣的市場運作,顯然已經偏離了新技術對電影創作加持的初衷。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