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東原仁知服務在港交所通過聆訊,表明又一家房企欲通過分拆物業上市的方法登陸港股,獲得融資。
【資料圖】
不過,自2021年年末,港股物企上市熱潮已經明顯“遇冷”,不少成功登陸港股的物企也遭遇了破發。在這樣一個市場低迷的節骨眼上,東原仁知服務的到來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趕“末班車”上市,另有苦衷?
東原仁知服務沒有趕上“最好的時代”。
自2018年以來,港股迎來數次物管企業分拆上市潮,2020-2021年連續兩年物管行業新上市企業超10家,遞表和通過聆訊但還未上市的企業在2021年一年就超過30家,包括朗詩、中駿、領地、越秀、新力等多家房企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得很。
智通財經APP從房企的角度來講,在中央多次強調“房住不炒”、并出臺三道紅線監管要求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融資收緊的趨勢已經形成。
通過在審核相對寬松、門檻相對較低的港股分拆上市,能夠滿足融資和流動性需求,減輕母公司的債務壓力,彌補回款不及時的資金缺口。
而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經營業績保持高增長、同時具有較高投資回報率的物管企業也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一度成為港股市場打新的大熱門。2020年,物業新股全年首發PE均值約50倍,其中最高首發PE值甚至到達120倍。
但到了2021年下半年,隨著房地產行業頻繁爆雷,架構調整、裁員等傳聞頻傳,以及物管新股在港股市場上的稀缺性下降,物管板塊表現明顯遇冷,更有多只物業新股接連破發。
截至2021年年底,51家上市物管企業股價漲跌幅平均值為-15.6%,漲跌幅中位數為-21.37%,其中年內股價實現收漲的企業僅有10家。全年新上市的13只物管股中,10只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東原仁知服務為何要在這風聲鶴唳的關頭反其道而行之?在這一舉措的背后,其實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母公司債務纏身,急需“輸血”救急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東原仁知服務于2003年成立,并于2004年開始為源自迪馬集團的住宅物業項目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其母公司迪馬股份(600565)收入的近87%來源于房地產板塊,在這場房地產行業的寒潮中,迪馬股份也遭遇了大部分房企的困境。
根據迪馬股份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015萬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減少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485萬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減少104%。
2018年-2021年前三季度,迪馬股份的毛利率分別為29.92%、28.65%、20.39%和18.34%,明顯持續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成本則同比增加了67.47%至108.27億元。與此同時,根據2021年三季度報顯示,迪馬股份的短期負債(短期借款、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三項合計)總額達85億元,而其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5.96億元。
業績“大變臉”連帶著債務壓身,迪馬股份分拆旗下物管公司上市也實屬無奈。
那么,東原仁知服務這只新股的業績究竟如何,是否能夠成為迪馬股份的“救命稻草”呢?
營收凈利雙增,在管面積屬行業中游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東原仁知服務的主要業務包括物業管理服務、社區增值服務和非業主增值服務。2021年,物業管理服務、社區增值服務和非業主增值服務分別占收益比例為52.7%、24%和23.3%。
聆訊后資料顯示,東原仁知服務的收益由2019年的5.59億元增加約113.4%至2021年的11.9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46.1%;于2019年至2021年間利潤分別約為2560萬元、8450萬元及1.3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409.4%。
從最核心的物業管理服務來看,2019-2021年東原仁知服務的物業管理服務收益分別為2.57億元、3.49億元和6.29億元,分別占同年總收益的約46.0%、45.6%及52.7%。同時期東原仁知服務物管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7.6%、23.5%和23.1%。
從社區增值服務來看,2019-2021年東原仁知服務的社區增值服務收益分別為1.75億元、2.04億元和2.87億元,分別占31.4%、26.7%和24%。東原仁知服務該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31.4%、34.5%和29.7%。
與港股上市物管企業比較,2021年49家港股物企中,有47家公布了物業管理服務的數據,合計收入932.94億元,平均漲幅約42.33%。14家物企的物管服務收入增速超50%。33家公布物管服務毛利率情況的企業中,平均毛利率水平達23.3%,低于均值水平的物企數接近一半。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東原仁知服務的業績和增速并沒有明顯優勢。
從在管物業項目來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東原仁知服務有325個在管物業項目,包括住宅及非住宅物業,覆蓋中國16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51個城市,總在管建筑面積約為2820萬平方米。其中,133個為住宅物業及192個為非住宅物業。
報告期內,公司的在管建筑面積持續增長,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其分別約為1190萬平方米、2110萬平方米及2820萬平方米。報告期內,公司管理的物業項目主要位于重慶、四川省及湖北省,并不斷拓展至其他省份。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述地區產生的收益占物業管理服務總收益的59.0%。
根據樂居財經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港股物企規模排行榜》,東原仁知服務2021年年末的在管面積,其在近50家港股上市物企中排名或將在30多位。
物管行業正轉向冷靜期
隨著港股上市物管企業越來越多,可以預見的是,港股物管板塊將經歷一段較為低迷的調整期,未來物業股的估值將逐漸回歸到合理水平,且近期也開始大幅度回暖。
從2021年的業績來看,港股物企營收差距拉大,頭部企業強者恒強的趨勢愈發明顯。碧桂園服務(06098)、雅生活服務(03319)、綠城服務(02869)、保利物業(06049)、華潤萬象生活(01209)和世茂服務(00873)這6家頭部企業貢獻的收入占港股物企總收入的50.73%。
2021年,物管行業規模競爭愈演愈烈,行業加速整合。據嘉和家業物業服務研究所統計,2021年行業收并購涉及金額增長2倍以上,達到近400億元,其中合景悠活(03913)通過收并購等拓展方式,獲得在管面積實現395.4%的增長,規模增速位居港股上市物企第一位。
社區增值服務成為了行業新的擴張方向。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1年,上市企業社區增值服務收入增速68%,明顯高于綜合營收增速;社區增值服務收入占比達到16%,毛利占比則達到25%,都較2020年提升2個百分點。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物管行業消費屬性逐漸增強,其輕資產優勢十分明顯,仍然是一條長期前景向好的熱門賽道。
如今,在港股整體走勢低迷、市場處于價值洼地的大背景下,投資者宜對具備持續成長潛力的優秀物管公司保持關注,此外,關聯房企的生存狀況亦是持續影響物管公司估值的核心因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