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隴西》首播完結后,圍繞該劇的爭論并未停止,熱度甚至超越了劇播階段。評論大致分為兩大陣營:一波人直呼“畫面暗”“劇情亂”“看不懂”,另一波人則稱其為國產劇中難得的清流,并為低迷收視抱不平。
5月16日,中國視聽大數(shù)據(jù)公布了《風起隴西》平均收視率,為0.679%;愛奇藝站內熱度最高值未能突破7500。以同樣臺網聯(lián)播的《人世間》數(shù)據(jù)做對比,后者平均收視率為2.85%,愛奇藝站內熱度破萬。如以收視率論成敗,《風起隴西》的數(shù)據(jù)并不理想。
《風起隴西》改編自馬伯庸所著三國題材諜戰(zhàn)小說,導演路陽曾執(zhí)導過《繡春刀》《刺殺小說家》,陳坤、白宇的雙男主陣容,再加上尹鑄勝、聶遠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從軟硬件配置來看,本不該冷清至此。
劇集開播之際,針對慘淡收視,該劇編劇之一金昱曾回應:“情節(jié)密度高的劇,在電視里的初期收視都不會太高,觀眾的觀影習慣和耐心都需要考慮。”這番話被解讀為“觀劇有門檻”,招致不少觀眾的嘲諷。
進入《風起隴西》的確有一定的門檻。所謂門檻,并不在于表達主題和表現(xiàn)方式有多么艱深,而在于它講了一個與大多數(shù)人想象不符的三國故事。那些攪動風云的英雄豪杰成為背景,主人公是兩個虛構的無名小卒。從創(chuàng)作者選擇以亂世之中小人物為主線時,《風起隴西》就較難在大眾層面引發(fā)廣泛共情,無緣成為一部現(xiàn)象級作品。
作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IP,馬伯庸小說被大量改編成影視劇,其中包括《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風起洛陽》等,評價褒貶不一。一些觀眾并不認可他講故事的方式,針對《風起隴西》原著,批駁馬伯庸將三國魔改成古裝版無間道,是對歷史的胡編。對此,馬伯庸的書粉持有不同看法。軍事歷史愛好者郭翔鶴是馬伯庸小說的忠實讀者,他向第一財經表示,《風起隴西》經過了嚴謹?shù)臍v史考證,是基于當時的政治格局和軍事地理展開的合理想象,無論是原著或是劇集,《風起隴西》的水準超越過往許多同類型作品。
“過去大量的古裝劇把歷史的原貌都改變了。比如讓漢族男子披頭散發(fā),這在古代可是奇恥大辱。長久的民族傳統(tǒng),基本的文化尊嚴被很多歷史編劇踩在腳下。”郭翔鶴認為,從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來看,《鳳起隴西》值得推薦:“它拍出了歷史的風骨。短期內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長遠來看,還是會作為經典存在。”
亂世中的平凡人性
英雄氣概,名士風流,權術計謀,三國歷來是一個迷人的文化IP。這段短暫卻跌宕的歷史,震蕩了中國政治與文化版圖,后世對它充滿了浪漫化的想象。
學者田曉菲在著述《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中指出:提到“三國”,人們則會主要想到漢末的軍閥混戰(zhàn)、合縱連衡、運籌決勝與武藝將略。在明清時代,“三國”特別與通俗傳統(tǒng)聯(lián)系在一起,以系于羅貫中名下的《三國演義》為中心:這部小說激發(fā)了多種多樣的藝術想象,開啟了無數(shù)繼作,從戲曲和說唱文學作品,直到現(xiàn)代的電影、電視劇、漫畫、電子游戲、卡牌游戲;此外,也在日本、韓國、越南得到廣泛傳播和改編,使“三國熱”成為一種東亞現(xiàn)象。
在導演自述中,路陽寫到,他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三國時期的歷史。“小時候看歷史,更多看的是精彩紛呈的故事,長大之后才懂得,歷史是關于人的歷史,而不僅僅是故事。”在讀到馬伯庸的《風起隴西》時,他發(fā)現(xiàn)里面恰好有他想講述的故事:不再聚焦王侯將相,而是著眼于最平凡的普通人。
故事的主人公,陳恭和荀詡是活躍在蜀漢和曹魏之間的間諜。路陽形容他們是“棋子一樣的角色”,“他們無法左右時局的發(fā)展,只能執(zhí)行上峰的決策。他們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有著情感的羈絆和煩惱,有軟肋。”
在郭翔鶴看來,主人公陳恭是劇中刻畫得最精彩的人物之一。主創(chuàng)借由這個角色,講述一個人的命運在宏大的歷史政治環(huán)境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他很被動地去接受,但又想和這種命運去抗爭。他的地位可能略高于一般人,但人性上又是和普通人是一致的。一方面他要為了父親、妻子報仇,另一方面他會為了某一階段所認可的政治集團的利益而舍身忘死。”
“父親死亡的真相,他從曹魏和蜀漢兩地得到截然相反的消息,導致了他在陣營選擇上的搖擺不定,在兄弟、夫妻、師生情誼之間反復糾結。作為主線人物,他串起若干戲劇沖突,將一場大戲撐到了最后,最后悲劇收場。這番悲劇中包括了師生的悲劇、夫妻的悲劇、兄弟的悲劇。”郭翔鶴說。
棋局落幕時,棋子之身的陳恭對這盤大棋感到意興闌珊,他厭倦了以摯愛犧牲、兄弟相殘為代價的生活,決定背負“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罵名,保全摯友荀詡的赤子之心,讓他得以在往后的日子中,以二人都認同的方式和意志去尋找心中的理想。
作家雙雪濤接受《看理想》采訪時談道,陳恭結局給他帶來的主要感覺是幻滅。“陳恭他那么聰明,原來是個像游俠似的人物,后來成了一個精英間諜。到了最后,他沒有大喊著匡復漢室,而是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有點不對,自己的摯愛死去了,他通過把自己變成一塊磚,填平了這些事情。他沒有那么激昂了,變得冷冰冰的。”在他看來,《繡春刀》或是《風起隴西》中,路陽都偏愛描繪人的選擇,“人在這么一個環(huán)境里,要怎么才還能相對潔凈、相對正義地生活下來”。
不一樣的“興復漢室”
劇中,雍州刺史郭淮與侄子郭剛之間的一番推心置腹,可用來描述《風起隴西》這部劇的整體基調:“這世間難論對錯,不是那么非黑即白。”盡管有蜀漢與曹魏兩大陣營,蜀漢內部又分為諸葛亮與李嚴兩派政治勢力的斗爭。具體到個人,沒有善惡分明,只有立場不同。
“興復漢室”是貫穿全劇始終的口號,如同障眼法,不同的人對它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陳恭、荀詡和翟悅的理解是:“為了不再有戰(zhàn)爭,為了你我這樣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蜀國情報機關頭子馮膺所堅守的信條是:“個人生死為輕,大漢基業(yè)為重。”在丞相府常史楊儀心中,“興復漢室”便是黨同伐異、清除異己,保衛(wèi)諸葛丞相。
路陽認為,馮膺或者楊儀是那些愿意使用非正常手段,以更功利性的視角看待周圍的人,“把他們當做工具,甚至把自己也當成一種工具。也不能說他們沒有情感,但在他們的目標面前,情感是非常次要的一個考量”。
自始至終,主創(chuàng)并沒有作出明顯的價值判斷,只通過若干臺詞給出回答。劇集開篇,借由諸葛亮與少年荀詡之間的對話暗示了創(chuàng)作者的態(tài)度:“這天下,最要緊的是人。若是土地上的人都沒了,要這江山社稷又有何用。這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值得萬金,你要珍惜他們。”
在劇中,“值萬金”的表達通過死亡顯影。一張密令影響無數(shù)人的生死,無辜的士兵死于戰(zhàn)爭,或者死于蜀漢、曹魏內部的政治傾軋。
無論立場與陣營,每個人的死亡的刻畫都極具儀式感和悲劇性。荀詡的手下,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吏廖會之死也被鄭重其事地對待。恪盡職守看護證物的廖會,在毫無提防的情況下被同事刺死,辦案人員勘察現(xiàn)場時,腳上踩到了廖會留下的一灘血跡,面露鄙夷。再如曹魏天水間軍司司馬糜沖,被陳恭掉包身份后深陷絕境,被蜀軍一箭刺穿,抵死反抗直到死于亂箭,尸體千瘡百孔。
于是,就有了陳恭質問馮膺:“國家大義面前,我的父親,無數(shù)外線游梟的性命,就該這么死掉嗎?”馮膺的回答是:“沒有人該死。但是在國家利益和人個人生死之間,我選前者。”劇中,樁樁件件死亡的背后,沾滿鮮血的手以正義與崇高之名將人命玩弄于股掌之上。創(chuàng)作者通過一次次死亡的特寫,展示戰(zhàn)爭與政治斗爭的殘酷,強調他們的意圖:這些死去的人并不是用后即棄的棋子,而是活生生的人。
不過,故事的結局卻讓人無端生出一團無處發(fā)泄的怒火,甚至近似于虛無。陳恭落得梟首棄市的下場,荀詡失去了妹妹和摯友。反倒是那些晦暗的角色看似得償所愿。比如將游梟生命視同草芥的馮膺,或是將間諜之術用于政治斗爭的楊儀,至少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風起隴西》并沒有通過一個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英雄敘事,給觀眾以大快人心的感受,甚至善與惡也是處于混沌之中無法辨明。混沌中有一絲微光,也是唯有緣人得以相見。
從創(chuàng)作角度來看,《風起隴西》并非沒有瑕疵。有網友形容其觀感像大部頭的書:沐浴焚香,起勢,打開,一個字也看不進去。馬伯庸在《風起隴西》后記中提到,書中很多名稱,比如靖安司、司聞曹、軍正司,以及繁瑣冗長的蜀漢行政程序,都是他為了增加文章真實性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古代機構。
然而,該劇并沒有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這些大量陌生的人物、官制和機構名稱。開篇對人物關系的交代不夠清晰,講故事的視角不斷切換,多次采用閃回幫助觀眾回憶前情,不僅情感上缺乏力度,還造成敘事的斷裂,令原本就比較復雜的線索憑添混亂的觀感。如沒有原著或相應的歷史知識做鋪墊,面對如此復雜的人物關系網絡,觀眾無法短時間內與人物角色共情。加上懸疑和諜戰(zhàn)的劇情,信息量密集,反轉頻次高,該劇也無法提供伴隨性的娛樂,稍有分心便會錯漏關鍵劇情。
此外,它也有些“生不逢時”,在疫情所造成的動蕩之中,人的生活已經足夠忙亂,無暇對爾虞我詐的陰謀局作出積極的反應,遑論在案中案、碟中諜的氛圍中沉下心來抽絲剝繭。
但是,《風起隴西》仍然不失為一部佳作。它敢于另辟蹊徑,從過往那些套路化的敘事框架中跳脫出來,不再拘泥于三國故事中,一城一池的爭奪和英雄豪杰的傳奇,而將故事的主角讓位給那些歷史上無名卻而同等重要的普通人。在路陽看來,荀詡陳恭等人,雖然都是小人物,卻懷抱著一些理想主義的精神:“非常樸素、真誠,而正是這樣的情懷,促使他們在很多關鍵時刻做出了重要的選擇,這個選擇本身,令他們成為了亂世中的無名英雄。”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lián)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