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詐騙團伙花2億做廣告騙取近5億元的消息沖上熱搜,網絡詐騙顯然再次刷新了人們的想象。第一財經整理了類型較新、變種較多的幾種詐騙手段,提醒大家擦亮眼睛。
新型詐騙層出不窮
【資料圖】
隨著互聯網平臺多元化發展,個人信息泄露更加頻繁,網絡詐騙也在加速迭代,手段更為專業,分工越發精細。報告顯示,有6.32%的網絡詐騙案件是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犯罪。
1.查定位
據央視報道,一男子為了尋找失聯的妻子,在網上搜索定位方法,人沒找到反被騙3.2萬元。據警方介紹,詐騙集團在各大搜索引擎投入2億元,購買“查老婆聊天記錄”“查老公位置”等關鍵詞,借以吸引大批網民上鉤,累計騙取了5億元。
此類騙局通過“詐騙話術”了解受害人以及被定位人員的基本情況,再拋出一個受害人心理上可接受的大概方位騙取信任,通過下載軟件、開通特定功能等方式誘使受害人通過微信等轉賬方式先期付款,一旦受害人上鉤,便會陸續以縮小定位范圍,還需加價,以及需要保證金等名義要求受害人不斷付款,深陷其中。
2.殺豬盤
脫胎于交友與相親網站的“殺豬盤”近年來有了新的進化,開始入侵各類UGC社區。所謂殺豬盤,是指詐騙分子利用網絡交友,誘導受害人投資或者賭博的一種電信詐騙方式。詐騙分子把受騙對象稱為“豬”,把建立關系的過程叫做“養豬”,最后的詐騙叫做“殺豬”。
“被騙75萬,一邊焦慮,又一邊自愈。”在社交平臺上,無數受害者分享了自己的遭遇。
“剛開始騙子會給你點甜頭,讓你賺個幾百,和你聊天……然后欲望上頭,就很容易掉進騙子的陷阱里。”一網友因殺豬盤被騙20萬,在社交平臺傾訴被騙經歷,評論區多位網友表示自己有類似經歷,“同樣的套路,前兩天賺了650,第三天被殺了10萬……有過很多想法,但又覺得人生能創造的價值不止這10萬。”
殺豬盤的重點圍獵對象是30歲以上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女性,先以甜言蜜語或者獻殷勤等方式博取好感和信任,再推薦所謂“穩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的網絡投資平臺。
融合了婚戀、刷單、博彩、投資等多種騙局,殺豬盤屬于最難防范的詐騙類型之一,也是傷害性最大的詐騙類型之一。從網戀“一見鐘情”開始,到參與網絡賭博或投資詐騙結束,殺豬盤的受害者往往傾家蕩產甚至背負巨債。
3.追退費
培訓班或平臺退費也是近一年來的新型詐騙手法。
每日優鮮近日正處于資金鏈斷裂的風口浪尖。就在8月1日,一份偽造每日優鮮口吻發布的公告稱,平臺已無法正常經營,將“啟動資金賬戶,為廣大供應商與消費者清退費用”,并附上了所謂“監管中心網址”與“監管中心QQ客服”。
隨后每日優鮮辟謠稱此公告并非公司官方發布。據了解,進入公告網址后,是一個在線咨詢平臺,提出退款訴求后會被引流至一個新的APP。
以“清退費用”等借口實施詐騙犯罪的案例不在少數,包括英孚教育、萬門教育等此前均有相關謠言公告傳出。資金困難、用戶退款難等問題確實正在這些機構內部發生,這也給了詐騙分子可趁之機。
7月24日,英孚教育就曾于官網辟謠稱,有詐騙集團盜用“上海英培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的名義發布英孚教育無法繼續運營的謠言。
一般來說,此類退費詐騙通常要求先下載APP再通過一定的方式退費,把受害者引至特定的刷單平臺或虛假投資理財平臺,引導其完成對應任務進而實施詐騙。因詐騙分子能準確提供受害人基本信息、教育培訓信息、申請退款信息,極易獲得受害人信任。
4.薦股理財
詐騙團伙往往與時俱進,緊跟市場或行業動態。
股市起起伏伏,想炒股但不懂股票怎么辦?大師“手把手”教學,讓你在投資路上少走“彎路”,掌握財富密碼。如果你信了,殊不知正落入了“薦股”騙局。
今年2月1日,國家反詐中心公布十大高發詐騙類型,其中,“薦股”類騙局,與公眾耳熟能詳的網絡貸款、網絡刷單、殺豬盤、冒充客服退款、冒充公檢法等騙局一道,名列其中。
2022年4月中旬,奉賢公安分局接到家住轄區的一位趙先生報案稱,自己在網上炒股投資理財,結果被騙了260余萬。
這類“薦股”騙局往往利用知名財經博主引流開戶,網絡平臺大V直播薦股,從而吸引對理財感興趣的受害者,之后犯罪團伙利用事先準備好的“話術”引導對方添加微信號或QQ號進行“合作”,號稱由“團隊專業導師”操作資金和賬號,盈利之后收取一定比例傭金。
詐騙團伙往往有一個可以后臺操控數據的虛假炒股平臺,并明確分工,有的負責裝“老師”,有的當“托”哄騙客戶充值投資,有的則操控“大盤”故意讓客戶虧損。由于有業務員在后方操控數據,“大盤”有漲有跌,致使客戶以為財產損失是投資損失,很難意識到被騙。
警惕精準詐騙
在信息裸奔時代,最熟悉互聯網的年輕人反而更容易被騙,這部分由于年輕人使用網絡時間長,留下的個人信息多,更容易“裸奔”從而被犯罪分子盯上。
據國家反詐中心的數據,在2021年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中,18歲以下占比2%;18至35歲占比65.5%;36至59歲占比31.3%;60歲及以上占比1.4%。
目前,網絡詐騙產業鏈的上游往往是黑客提供灰色信息,其以非法技術手段大量竊取公民個人信息,包括消費記錄、年齡、性別、戶籍、銀行卡號等,販賣給下游的話務組,基于對被害人信息的了解,大大降低了詐騙難度。
網絡詐騙的猖獗也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這兩年,國家已經出臺多套舉措嚴打網絡詐騙。公安部數據顯示,國家反詐中心2021年攔截詐騙電話15.5億次、成功避免2800余萬名民眾受騙。工信部排查處置涉詐高風險電話卡9700多萬張。
此外,為了平臺的良好生態,作為信息入口的各個平臺也在積極協助治理網絡詐騙。
今年5月,抖音發布《2022年抖音反詐報告》,顯示抖音目前日均攔截了93%的詐騙行為,2022年至今,平臺已經對1192個廣告帳號進行封禁等處理,攔截超過43萬條涉詐類廣告。
在抖音的受騙者中,男女占比分別為61.62%和38.38%,年齡則是“24至30歲”與“31至40歲”兩個階段最為集中,占比31%和36%。在職業上,“學生”與“待業人士”最易受騙,占比11.45%與4.16%。
針對平臺上的詐騙行為,抖音安全部門也在升級反詐能力。抖音披露,平臺目前每天運行反詐模型100多個,發出風險提醒150多萬次,阻斷了超過93%的欺詐行為,保護70萬潛在受害者避免被騙。
今年6月,微博發布了最新《微博反垃圾公告》,針對“兼職刷單”類詐騙進行了治理。微博表示,在站內發現部分賬號發布接線員、配音員等兼職類信息,實為詐騙。這類兼職通常要求用戶下載指定 App,繳納會費(培訓押金),并要求用戶先進行刷單賺取積分或刷單通過審核期后才能分配該任務。用戶會發現自己因為各種原因完不成任務,上當受騙損失本金。
依照《微博社區公約》等相關規定,微博對該類違規行為重點打擊,近期共關停發布該類信息的違規賬號 6.15 萬個,共處理此類內容 54.52 萬條。
在小紅書平臺上,于2020年推出了“安全薯”賬號進行反詐宣傳,另一方面平臺方利用大數據預警,針對風險用戶精準推送提醒。社區內有用戶近日發文表示,自己收到了后臺的反詐提示,平臺監測到其“近期可能瀏覽或點擊過詐騙內容”,并提醒“網戀有風險,提防殺豬盤”。
除了政府和平臺,公民個人也應提高防范意識,“對付騙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絕不轉賬,絕不點進任何鏈接,絕不談錢。”有律師提醒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