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資國企重鎮,上海交出最新成績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28日,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廷輝表示,2021年,上海市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約占全國地方國企的1/7、1/9和1/6。
其中,上海市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6.27萬億,同比增長6.9%;市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近4萬億元,同比增長6.2%;利潤總額3526.6億元,同比增長4.7%;市地方國有企業生產總值1.23萬億元,占上海生產總值的28.5%;繳納稅金2362.47億元,約占全市地方稅收的15.4%。
上汽集團、綠地集團、中國太保、浦發銀行、上海建工、上海醫藥等6家國企進入世界500強,上港集團、申通地鐵集團、錦江國際集團、機場集團等4家國企進入全球行業排名前三。17家企業進入2021年中國企業500強,7個品牌入圍2021年亞洲品牌500強,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科技支出年均增長20%以上
白廷輝稱,上海國資國企的發展以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發揮頂梁壓艙作用。其中,在落實重大戰略任務上,上海出臺了上海國資國企積極投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多個行動計劃,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和領軍企業落戶。以進博會為例,國資分團累計采購金額113.9億美元。
為了調整優化國資布局結構,上海還出臺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施意見,加大三大重點產業布局,組建一批新興產業、民生保障領域企業集團,85%的新增投資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
在實施區域綜改試驗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上海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其中包括:率先出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方案和計劃。扎實開展市國資委系統八大專項行動,全面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構建“金融投資+實體投資+資本運營”三位一體的國有資本管理體系;19家監管企業聘用職業經理人115名。16家上市公司推進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13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類企業、轉制科研院所開展員工持股。
除此之外,上海國資國企也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中,發揮著創新主體作用。
近三年來,上海市國資委系統企業科技支出年均增長保持在20%以上;舉辦的數字化轉型創新大賽獲得意向合作金額超1億元;老字號產品近三年來實現營收1058.72億元,年均增長率3.5%,品牌行業影響力日趨擴大。
在加快科技創新方面,上海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加強戰略規劃引領、完善創新動力機制、加速創新要素集聚、深化創新主體協同。
上海市國資委與系統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署《創新使命責任書》,加大創新在企業考核中權重比例(要求競爭類企業創新考核權重原則上不低于30%),同時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在資本層面,依托科創板、創業板推動電氣風電、和輝光電等6家國有控股企業和國資系第一大股東企業IPO上市,首發募集資金共計159.5億元,上市后部分企業再次開展非公開發行完成股權再融資共計132億;平臺層面,打造“1+N”數字賦能平臺(“1”即數據集團,N即交通、金融等領域行業子平臺)。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在發布會上表示,在集團層面,上汽在保持國有控股地位不變的前提下,考慮引入戰略資源,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持續提升上汽的市場競爭力、協同創新力和資源整合力。在集團下屬的企業層面,則對一些具備中性化、平臺化特征的創新業務,根據發展的不同階段,有序推進實體化運作、市場化融資和分拆上市等工作。
目前,上汽已經培育形成了捷氫科技、智己汽車、飛凡汽車、友道智途、享道出行、零束軟件等20家“科創小巨人”企業。近三年來,捷氫、智己、享道等5家企業已經實現了市場化融資將近百億元。以捷氫科技為例,其新一代燃料電池電推平臺已實現完全自主設計開發,一級零部件達到了100%國產化,而且整體水平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今年6月,捷氫科技擬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已獲得上交所的正式受理,成為上汽首家,也是國有汽車集團中首家啟動分拆上市的案例。
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個擁有“中國芯”的自動化碼頭,上海港在2021年的集裝箱吞吐量實現4703萬標準箱,已經連續12年蟬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突破4000萬標準箱大關的港口。
上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嚴俊表示,洋山四期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也是綜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碼頭,2021年完成的吞吐量是570萬,作業能級達630萬標準箱,全面實現設計時的遠期吞吐能力。在勞動生產效率方面,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是傳統碼頭的200%以上。在人工成本節約70%的前提下,效率卻提高30%。由于整個港區是真正實現了零排放,2022年獲評全國首家五星級“綠色港口”集裝箱碼頭。
將重點開展六方面工作
加快建設和培育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上海將重點開展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科技興企,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深化數字轉型創新發展行動,全面提升企業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能力。
二是改革活企,提升動力變革能力。強化國有資本引領功能,帶動各類資本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市場基因、體現戰略協同、實現優勢互補的混改格局。
三是科學治企,提升高效治理能力。深化分類管理,持續深入推進法治國企建設,構建完善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體系。
四是金融強企,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國資體系。
五是人才優企,提升治企興企能力。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打響“國資騏驥”品牌,構建引才有力、待才有善、育才有方的工作格局。
六是開放促企,提升要素配置能力。充分發揮上海開放樞紐門戶和開放型經濟制度優勢,推動資本、資源、技術、人才等全球化配置、全國化布局。
到2027年,上海將形成“1+3”體系:一套更具引領性的戰略設計和政策體系;三個一批分別為,一批具有產業行業帶動力、科技創新引領力、質量品牌影響力、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原創成果和擁有行業話語權及美譽度的一流技術與品牌;一批踐行牢記使命、深化改革、守正創新、服務發展上海國資國企核心價值理念的一流人才與團隊。
在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上,目前,上海市國有企業已普遍建立“三能機制”(領導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其中19家市管企業已聘用職業經理人115名,按照“一人一約”方式約定權利義務、明確業績目標。同時,市場化選人用人制度在各級企業深入推行,1.34萬名各級企業部門管理人員(不含領導班子成員)實行競爭上崗。今年以來,企業部門管理人員中有2.53%實現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
近三年來,16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12戶科技型企業實施非上市公司股權或分紅激勵,一批企業實行超額利潤分享等激勵機制。截至目前,已實施中長期激勵的各級企業415戶,占具備條件企業戶數的近80%。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