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擴容背景下,北交所新股上市、企業上會正在加速。在剛剛過去的9月,北交所發審會場次、審核企業家數、新股上市數量均達年內峰值。
北交所官網顯示,9月當月,北交所共計召開11場發審會,17家企業上會,在8月的高基數(9場會議、12家企業上會)基礎上,發行審核再提速。
審核通過率繼續維持高位,上述17家企業中16家過會,過會率達94%。與此同時,從嚴審核態勢延續,北交所開市以來“首單被否”企業產生,為9月19日上會的安徽泰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達新材”)。
(資料圖片)
按照上市委會議安排,10月10日和12日,北交所將召開3場發審會,6家企業上會。
北交所加速擴容還體現在新股上市數量上。9月,北交所8只新股上市,為年內新股上市數量最多的一月。
近兩月29家企業上會
整體來看,近兩個月,北交所單月上會企業數量均突破10家。北交所官網顯示,8月和9月,北交所上市委分別召開9場、11場發審會,上會企業家數分別為12家、17家。
此前,年內單月發審會場次最多為6場,合計上會企業數量最多8家。
上市委會議頻次上,“一周兩審”之外,“單日兩場”發審會的情況多次出現。
以9月情況為例,9月2日、23日和30日,單日均有兩場發審會,其中30日當天合計4家企業上會,涉及上海辰光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漢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從過會率來看,8月至今上會的29家企業中,除曙光數據基礎設施創新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曙光數創”)首度上會被暫緩審議、泰達新材被否,其余企業均一次性過會,過會率超九成。
發行審核提速,背景是北交所正著力擴大企業規模。
“北交所上會紀錄頻頻刷新的背后,是北交所上市‘快車道’制度的具體表現。”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此前對記者表示,只有聚集一批數量豐富、結構多元的高質量上市公司,才能有效支撐市場功能發揮和生態形成,凸顯北交所高效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決心和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初心。
值得一提的是,9月,北交所首次出現上會被否企業,為二度闖關IPO的泰達新材。
據北交所官網9月19日發布的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泰達新材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
泰達新材于2014年掛牌新三板,去年6月精選層掛牌申請獲受理,保薦券商為華安證券,從受理到上會歷時一年有余。2017年,公司擬創業板上市,但上會被否。五年后,泰達新材的北交所上市之路再以上會折戟告終。
新股上市數量創新高,部分受追捧
9月,北交所單月上市的新股數量也達到年內最高值。據Wind數據,當月,昆工科技(831152.BJ)、天馬新材(838971.BJ)、硅烷科技(838402.BJ)等8股上市。
此前,北交所年內新股上市數量單月最多為7家,出現在今年6月。
與此同時,9月,多只北交所新股行情火熱。硅烷科技于9月28日登陸北交所,上市首日漲148.94%。當月上市的中紡標(873122.BJ)、昆工科技,上市首日分別漲86.25%和51.21%。
從新股基本情況來看,硅烷科技為北交所首只詢價發行股票;中紡標可流通的發行前老股僅0.5萬股,創下北交所最小流通股記錄。
自9月中旬以來,北交所行情就悄然走強,連續多個交易日日成交額突破10億元。其中,9月21日,北交所二級市場成交額高達24.38億元。
周運南分析稱,北交所上會、新股發行加速,有利于豐富市場投資標的,加速聚集一批數量豐富、結構多元的高質量上市公司群體,盡快實現北交所上規模,加快高質量擴容。
“包括助力北證50指數順利落地,更多的樣本股基礎讓北證50更具代表性,吸引更多北證50ETF指數產品的推出。”他同時指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