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吳亞軍曾在公共視野消失了一段時間,有人說她帶孩子去美國看病,不過原因始終未公開。那段時間,龍湖的大小事務多由邵明曉處理,吳亞軍則在“缺席”幾個月后悄然現身。如今,吳亞軍再次隱退,而這次并沒有回歸時間。
近日,龍湖集團的一紙公告,引起地產圈軒然大波。作為地產江湖為數不多的女將,吳亞軍主動卸下董事長職位,退居龍湖戰略發展顧問的位子,并將校招生出身的陳序平推到臺前。原因為何?時機合適否?關于此次風波,各方議論紛紛。
放在其他地產大佬身上,此番舉動確實令人詫異,將公司“傳位”給子女、或從外挖掘職業經理人,是大多數人的傾向。但放在吳亞軍身上,如今的局面或許并不稀奇。
(相關資料圖)
自創業之初開始,這位地產女將便有著異于同行的處事風格。保持適度的擴張欲、安全先于速度、摒棄家族化傾向、反對公司“家文化”。種種特質,讓地產老將宋衛平都曾直言:吳亞軍有男人氣魄,又有女人的細膩,我不吝嗇把所有溢美之詞送給她。
吳亞軍所創立的龍湖帝國,是國內少數運營正常、尚未債務爆雷的民營房企,經營公司至此,實屬難能可貴。如今她選擇抽身離場,已完成、未完成的,將交由新任領導者陳序平面對。而新人所面臨的,將是比吳亞軍創業之初更復雜的環境。民營房企龍湖將面臨江濤駭浪、抑或柳暗花明,正由后來者書寫。
(龍湖地產前董事長吳亞軍)
白手起家的地產女將
在地產圈,真正白手起家的女性并不多,能做到行業頭部的更是少之又少,吳亞軍算一個。而她之所以能做到,從年少到工作的每個時期都可見端倪。
住在縣城大院、父親在供銷社工作、母親是一位裁縫,這是公開版本中對吳亞軍年少時代的描述。那時候,吳亞軍便表現出異于同齡人、尤其是同齡女生的特點,她喜歡打籃球,性格不乏剛毅,從小的夢想是成為居里夫人那樣的人。
求學時期,吳亞軍考入西北工業大學,選擇了航海學院魚雷動力裝置專業。畢業后,吳亞軍被分配到儀表廠工作,在車間擔任技術員,并在廠里的電大兼職老師。廠里要引進外國技術時,她還毛遂自薦當了翻譯和接待,工作能力極為突出。
與房地產結緣,則在改革開放浪潮到來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吳亞軍離開工廠去報社工作,在《中國市容報》成為一名記者。這段時間,她接觸到了房地產領域相關工作和人脈,為日后再次轉行埋下了一顆種子。
與鏈家的創始人左暉類似,吳亞軍下定決心做房地產,源自自己的親身經歷。當時,吳亞軍和家人在重慶買了套房,從延期收房到后來入住,體驗都極為糟糕。左暉在租房被坑后萌生了做房產中介的想法,吳亞軍則決定進軍房地產開發。
1995年,吳亞軍與前夫蔡奎創辦的公司與中建科產業合資,成立了重慶中建科置業,正式涉足房地產業務,并借助龍湖花園南苑項目打響了第一炮。此后,龍湖在吳亞軍的主要帶領下,從偏居一隅逐漸做大,并于2009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家庭事業雙豐收時,吳亞軍家族以420億元的財富,成為2011年胡潤女富豪榜、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上的中國第一名。不過一年后,吳亞軍與丈夫蔡奎的婚姻便走到盡頭,據當時媒體報道吳亞軍分給蔡奎超200 億港元資產。
不過,這一變故并未對公司產生影響,因兩人在上市前便設置好了一套持股架構,各自股權分屬兩個信托持有,且蔡奎未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即便婚變也不會影響公司運營。此后,龍湖逐漸從“西南王”做到行業十強,商業版圖也擴展到多個賽道。
個人風格低調務實
與其他房企相比,龍湖此前也遵循加杠桿、謀增長的規模,但整體來講速度較緩、更重視風險管理,而這與吳亞軍本人的風格密不可分。
對銷售業績,吳亞軍曾有過一個比喻:做公司就像騎自行車,騎得慢而不倒比騎得快更難,因為那需要更多風險平衡。多年來,龍湖不止一次被投資者質疑:是否太過保守,速度是否有點慢?如今房企風險頻出,吳亞軍當年的謹慎,讓龍湖仍在安全邊際。
關于風險管理,吳亞軍還有一句話在業內流傳: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的時候,再想調頭已經來不及了,一定要在沒看到冰山時就有所應對。早年一金融機構人士說的這番話,對她影響深遠,是否有看不見的冰山、如果撞到怎么辦,成為她經常思考的問題。
這種對經營安全的重視,背后是企業家常掛在嘴邊的“長期主義”。在戰略上,控制擴張速度;落到微觀處,吳亞軍則表現為重視細節、低調務實。
在公開報道中,吳亞軍曾為了方便社區居民納涼,從四川樂山找到一顆符合小區園景的大榕樹;龍湖北京一項目建設時,吳亞軍曾決定將已建好的欄桿砸掉重建,改為更親水的臺階以欣賞風景;萬科一高管參觀龍湖項目時,皮鞋的方向都被細心調轉。
在自己公司,吳亞軍也是簡單直接、溫和開放的形象。據悉在龍湖內部,為消除上司與下屬的差別,她曾讓員工直呼自己吳亞軍;她的辦公室只有十幾平方米、沒有私人秘書,重要的講話稿都是自己寫,與高管甚至一線銷售也喊一聲“兄弟”。
在龍湖2014年版本中的企業文化中,則有反對下級給上級提包、開車門、扶電梯、送禮,反對內部聚餐時按職務高低分層排桌,反對領導不下班、下屬就不敢下班,反對無急事老打電話叨擾在休假中的員工等避免“大公司”病的條款。
不過,公司氛圍開放并不意味著無限溫情,吳亞軍曾直言,龍湖文化反對把公司變成家,因為家不論是非,沒有對錯、沒有優劣,溫柔鄉是英雄冢。
兩年前,因有員工在論壇稱入職兩個月,方方面面感受到公司的甜蜜,吳亞軍回復:把公司變成家,是否存在行政或營銷后臺Overdoing的情況?行政和中后臺,標準和尺度應該是“關愛不寵壞”,無微不至的關懷,是否存在人員超配?
類似細節還有很多。“我就是一個做事的人。”吳亞軍曾直言,自己的理想是打造微軟那樣的企業,造福于股東和員工。
從松權到放手
身為一名女性企業家,吳亞軍曾多次在家庭與事業間做出選擇。有時商場如戰場,她必須“不考慮性別、形象,能拿大刀片就拿大刀片,能拿爆破筒就拿爆破筒。”而有時對家庭與子女的牽掛,則促使她早日做出放權打算。
吳亞軍曾說,女人做企業家,很重要的是做一個選擇題,首先要做一個好的企業家,其次做一個好的母親,再次做個馬馬虎虎過得去的老婆。“人的精力有限,做了這個選擇,我就不管不顧為了創業,因為企業從小到大,每個風險都可能讓它夭折。”
創業二十多年來,吳亞軍可以說是龍湖的靈魂人物。如今,因身體原因,她選擇將龍湖交到新人手中,子女也是促使她隱退的重要因素。她稱,閨蜜陪她檢查身體時說,你不能再干了,你得停下來,要不然就看不到孩子事業有成了,這觸動了吳亞軍的心。
為了權力交接這天,實際上吳亞軍已準備良久。早在2011年卸任龍湖集團CEO后,吳亞軍便從兩個方面強化公司治理、實現“去家族化”,包括引進外部高管和培養提拔內部“仕官生”。2016年底,她提出“平臺+端”構想,通過科技提升管理能力。
這么做的目的是,讓龍湖像高效機器一樣運轉,而非仰仗某個人、甚至某個英雄。過去幾年,校招生出身的陳序平逐漸被推到臺前,多場業績會吳亞軍都只遠程連線,重要問題交由新人回答處理。如今,吳亞軍真正放手公司管理,走向了幕后。
關于她離開的時機是否合適,業內觀點不一。有人認為此時放手,說明龍湖后續在經營、償債上都不會出大問題;也有人說,公司靈魂人物離場,還是會動搖投資者信心。
不過,31日龍湖控股股東進場增持300萬股,回購500萬美元優先票據,同時提前償還51億港元銀團貸款,顯示出實控人對公司前景的信心。今日早盤龍湖股價回暖,截至發稿漲幅5.20%,業內機構評論稱,龍湖新管理層接班,公司邁向機構化道路。
“天色無情淡,江聲不斷流。古人愁不盡,留與后人愁。”吳亞軍作為地產圈“創一代”的代表人物,在行業重大轉折之特殊關口功成身退,向那個輝煌的地產時代揮手作別。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