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更進一步的細則相繼出臺。
1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實《“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有關要求,有序推進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科學開展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
(資料圖片)
根據通知,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即能源產品不作為燃料、動力使用,而作為生產非能源產品的原料、材料使用。具體而言,用于生產非能源用途的烯烴、芳烴、炔烴、醇類、合成氨等產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其制品等,屬于原料用能范疇;若用作燃料、動力使用,不屬于原料用能范疇。
上述通知提出,要加快夯實原料用能數據統計核算基礎、科學實施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統籌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并做好組織實施。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落實“精細化”統計以后,對于使用化石燃料作為原料的企業,其碳排放的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不過,值得提醒的是,得到“豁免”的僅是原料部分,生產加工原料過程的燃料用能,其碳排放依然受到嚴格約束。
一年間多地積極響應
2021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解釋,所謂原料用能,主要范圍包括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產業領域。比如,煤制成的塑料、化肥,石油制成的橡膠、纖維等。“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雖然消耗了一部分能源產品作為燃料,但是也有一部分能源產品被帶進了工業產品作為原料。后者就是我們所說的原料用能。”
周大地表示,長期以來,原料用能都是納入全部能源消費的統計中,沒有單列出來。究其原因,一是原料用能的占比較低。據其估算,原料用能占能源消費的比例不到10%。二是原料用能的算法比較復雜?;ぎa品大多由氫、碳、氮等元素構成,如何界定尚且存在爭議。技術性的問題,將給基層執行統計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
對此,王衛權分析,一直以來化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計算是建立在化石能源都被燒掉的基礎之上。但是,作為原料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并沒有被“燒掉”,而是轉化為了其他產品,帶來的碳排放較少,如果把它視作 “燃燒“來計算碳排放,有失公平。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自該政策提出以來,今年河南、上海、山東、廣東、新疆等省份出臺的工業及能源規劃中,均多次提及要落實“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例如,新疆9月發布的《關于提高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審批服務效率的通知》明確,用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核算能耗強度時,原料用能消費量從能源消費總量中扣除。新上項目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低于所在地(州、市)和所屬行業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均值的,原則上保障全部用能需求;僅低于其中一項的,實行能耗(扣除綠電、原料用能后)等量替代。
周大地認為,從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角度,采取這一措施具有合理性。但是,要防止給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再開大口子,不能回到大量投入資源性產品、低端產業的老路上,而是要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同時,地方和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許多原料產品的市場供應已經趨近飽和狀態、需求增長空間有限,如何提高經濟效益才是關鍵。
化工項目用能“騰出空間”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石化和化工行業原料用能占到全國原料用能總量的70%。對于這些行業而言,原料用能不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意味著其新增項目審批、用能受到能耗控制的影響有一定程度下降。
西部證券此前發布的研報認為,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意味著化工項目所需能耗指標大幅下降,此前許多卡在審批環節的項目有望獲批。
國海證券研報也表示,對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等產業來說,新增項目用能受能源消耗總量控制的部分大幅下降,甲醇原料耗煤約占總耗煤量的59%、合成氨為79%、PVC為30%,新項目獲批的難度大幅降低,對于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是重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原料用能方面有所“松綁”,但是煤化工等化工產業仍然面臨較大的碳排放壓力。
國網遼寧經研院10月中旬發布的分析文章顯示,2020年,全國原料用能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4%。遼寧原料用能為2469萬噸標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9.7%,規模及占比均列全國第二位。其中,石化行業占全省原料用能總量的94.22%,是遼寧原料用能最集中的主要行業。
該分析文章稱,遼寧石化行業能源消費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高碳能源(煤炭和石油)占比偏大,二是電氣化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行業產業結構“煉”有余而“化”不足,煉油行業營業收入占石化行業比重達65%,高于全國30%的平均水平;精細化工等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滯后,精細化工率40.2%,低于全國45%的平均水平。為此,遼寧將著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能耗空間的釋放將有力促進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建設,為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傅向升在此前舉行的“中國煤基綠色園區與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作主旨演講時表示,新的考核辦法“原料用能不納入能耗總量控制”更科學、更精準,也為煤化工發展在能耗控制方面科學地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但是,就碳排放來講: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使得煤化工在貫徹“雙碳”戰略和實現“雙碳”目標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一些。
“節能降碳是現代煤化工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傅向升稱,實踐證明“節能是第一能源,降耗是第一資源”。我國單位GDP和工業產值碳排放的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OECD(經合組織)國家的2-3倍,節能降碳的潛力和空間現實存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