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統計局于11月1日發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至此,長三角三省一市前三季度GDP數據均已出爐。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浙江、安徽GDP分別為88652.7億元,55750億元,33702.9億元,同比增長2.3%、3.1%、3.3%,而上半年受疫情沖擊的上海前三季度GDP達到30956.65億元,走出一個“V形”,經濟總量繼續保持首位城市。
【資料圖】
工業支撐明顯
制造業作為經濟的“壓艙石”,對推動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質量至關重要。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三省一市的工業生產增速回升顯著。
去年工業增加值破萬億元的上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940.9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2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生產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月度增長,累計降幅逐月收窄。
制造業大省江蘇前三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88652.7億元,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比上半年加快2.4個百分點。
浙江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長12.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
安徽省工業生產增速回升,裝備制造業發展加快。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長三角地區受疫情影響,前三季度高新技術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三省一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仍保持在兩位數的增幅。
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來看,安徽高達34.3%,江蘇為15.7%,浙江是17.8%;上海前三季度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12310.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
前不久發布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明確了9個城市對于制造業進一步目標,“世界級高端制造集群體系,完善優化都市圈產業創新機制等”。
“過去一年,長三角經濟跨區域分工在不斷發展,汽車、裝備、新材料等產業形成了中心以研發高端制造為主、外圍以配套通用生產為主的跨區域聯動的產業供應鏈。”中科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雯對第一財經表示。
新動能帶動
目前,長三角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和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在全國已形成產業優勢集群。例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在全國占比約三分之一,近三年獲批新藥數量在全國占比為70%。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在全國占比約為三分之一,企業數全國占比達到30%。
三省一市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這些優勢產業帶動明顯。
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制造領域完成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1.9%,增速高于全市工業13.4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42.5%。新能源汽車產值增長65.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增長13.8%。
江蘇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7.5%,比上半年加快3.3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84.7%;其中汽車、電氣行業同比分別增長11.8%、12.9%,比上半年分別加快6.6個、4.7個百分點。
安徽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1%,比上半年加快0.7個百分點。
浙江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長12.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均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
“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的不斷深化以及產業鏈整體向高附加值攀升,長三角創新驅動發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統計評價研究室副主任張宓之博士對記者說,從科技經費投入統計數據和區域創新協同等數據看,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制造業分工差異逐步優化。未來應繼續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并加快推動一般制造業轉移,形成長三角梯次有序的產業布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