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三年以來,國際上關于“長新冠”的研究仍在進行中。所謂“長新冠”(long covid),也被稱作“新冠后遺癥”。世界衛生組織將“長新冠”定義為在初次感染后三個月以上仍有癥狀、持續至少兩個月且無法用任何其他診斷解釋的疾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關于“長新冠”目前發表的數據仍較為有限。今年上半年,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團隊在《柳葉刀-呼吸病學》上發表的一項早期武漢感染新冠患者的研究稱,有超過一半人即使在初次感染兩年后,仍有揮之不去的癥狀,這些癥狀主要表現為疲勞或肌無力,以及睡眠困難等。
曹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針對奧密克戎長期癥狀的研究只有小規模的,缺乏系統性研究。”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中國研究團隊正在針對今年上半年一些受奧密克戎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新冠患者展開“長新冠”的研究。參與其中一項上萬人“長新冠”的研究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輕癥患者目前的后遺癥主要表現為心理障礙,比如感到疲勞或者無力,一些高知人群抑郁的占比較高;但重癥患者的恢復肯定需要一定時間,這與所有的其他疾病一樣,并不是新冠特有的。”
這項研究的結果尚未正式發表。“奧密克戎感染后的臨床特征以及遠期的預后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總結之后,數據才會公開。”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一位武漢重癥醫學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觀察到,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以后,即便是重癥患者,肺部出現嚴重感染的患者數量也要大幅少于武漢疫情初期的新冠肺炎情況,大部分患者的重癥都由基礎疾病導致,而非新冠肺炎導致。”
他解釋稱,奧密克戎導致癥狀較輕,也使得后遺癥的風險大大降低了。“一方面是病毒的毒力可能確實有所減弱;另一方面是很多人接種了疫苗。”這位武漢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國內,“長新冠”的研究也面臨一定的挑戰。一位臨床醫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患者病好了一般情況下被隨訪的意愿較低,而從以往病毒性傳染病流行后的現象來看,長期遺留的醫學癥狀基本上也是以心理障礙為主,一種被稱為神經官能癥的概念就是這么來的,它也被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盡管目前對于“長新冠”癥狀的定義仍不清晰,但已知的“長新冠”癥狀包括呼吸問題、味覺和嗅覺變化、腦霧、焦慮、抑郁、疲勞和睡眠障礙。
今年6月,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首個關于奧密克戎后遺癥的經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表明,與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奧密克戎導致“長新冠”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這項ZOE COVID Symptom研究來自倫敦國王學院,追蹤了5.6萬名英國感染奧密克戎的研究發現,與德爾塔變異株相比,感染后發生“長新冠”的幾率要低20%至50%。
具體來看,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的奧密克戎高峰期研究的56003人中,有4.5%的人報告了“長新冠”癥狀;相比之下,在2021年6月至11月的德爾塔感染浪潮期間,參與研究的41361人中,有10.8%的人報告了“長新冠”癥狀。
研究作者認為,感染奧密克戎產生的“長新冠”癥狀風險較低,可能與接種疫苗有關,接種兩劑疫苗或三劑疫苗的人導致的“長新冠”風險沒有統計學差異。但對于未接種疫苗的人產生的“長新冠”的情況,以及奧密克戎對兒童的長期影響目前尚無數據支撐。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