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TOPCon等N 型組件放量,高性能POE 膠膜需求快速攀升,POE粒子被視為未來1-2年光伏最緊張輔材環節之一。
【資料圖】
民生證券測算,目前全球光伏級POE 粒子供給約30萬-40 萬噸左右,遠小于POE粒子需求,2023 年POE 粒子預計面臨緊缺,或成為產業鏈卡脖子環節。
POE 粒子生產迄今被海外壟斷,國產化仍存在諸多難點,但萬華化學、衛星石化等化工龍頭均已公告新建POE產能。業內預計,2024年POE 粒子有望實現國產化量產突破,率先投放市場的企業將享受行業紅利;2026年之后,多家國內企業產能將會上馬,屆時POE粒子市場可能會成為紅海。
POE 粒子保供是2023年關鍵
POE膠膜具有高阻隔性、抗PID能力強、無醋酸等特性,是目前雙面組件、N型電池的主要封裝膠膜。
POE粒子是POE膠膜的核心上游原材料,粒子成本在光伏膠膜的生產總成本中占比超80%。海通證券測算,2022-2025年光伏POE需求分別為19萬/45萬/75萬/103萬噸,POE粒子將供應偏緊。
目前國內還沒有規?;慨aPOE粒子的企業。陶氏(2021年陶氏全球POE產能占比達48%)、三井、LG 是全球主要的POE粒子供應商,具有極強的議價能力,付款方式通常為現款現貨。
2017-2021年,我國POE進口量從22.22萬噸增至63.99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29.95%;進口單價從2020年的1615.75美元/噸上漲至2022年1-7月的2843.19美元/噸,漲幅達75.97%。
據西南證券研報分析,雖然全球POE粒子總產能達到200萬噸,但由于POE粒子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線電纜、聚合物改性等領域,考慮實際產能利用率、其他應用領域需求增長、不同牌號和不同產品間產線切換等因素,光伏級POE粒子實際產能遠低于名義產能。
招商證券電氣設備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游家訓認為,短期光伏膠膜用POE粒子的增量可能更多來自POE粒子廠商的產能調配,考慮下游需求的快速釋放,粒子保供是2023年的關鍵。
據民生證券電新團隊介紹,陶氏宣稱2023年提供20萬噸POE粒子給福斯特,4萬~5萬噸給賽伍技術,剩余分給其他廠商;祥邦科技基本包斷三井的POE粒子供應;海優新材的POE粒子主要來自 LG化學?;?020年后國內新增膠膜產線都能同時滿足EVA、POE、EPE生產,因此各膠膜廠商的“看點”在于能拿到多少POE粒子供應。
國內POE工業化生產存在三大壁壘
通常所說的POE主要是指辛烯質量分數大于20%的乙烯-辛烯共聚彈性體,下游應用領域廣泛,生產壁壘較高。
天津科技大學姜濤教授團隊成員指出,POE合成技術主要采用溶液聚合工藝,國外在催化劑、聚合工藝領域擁有大量專利,相關核心技術不對外轉讓。國內高校及研究院所對POE合成技術進行過相關研究,開發了具有高共聚性能的茂金屬催化劑和非茂有機金屬催化劑,但實現工業化的最后一公里路徑尚未打通。
廣發證券電新領域資深分析師陳子坤介紹,POE投產核心問題有三方面:第一是催化劑,茂金屬催化劑研發情況或匹配情況等是最核心的問題。由于目前催化劑相對保密,現在大部分國內產線對催化劑的研究方式,無論是試驗還是工業化生產,初期都是先購買國外催化劑,再逐步研發。目前,我國茂金屬催化劑及其催化產品的研發主要依靠中國石油、中科院化學所等單位。中石化體系以外的民營企業大部分也有研究院和研究體系,也是通過先購買國外催化劑,再加上自己的技術儲備,不斷改進和摸索。
第二個在于α-烯烴,其占POE產業鏈利潤約60%。POE所需的α-烯烴原料,最主要是指辛烯、碳8等原料。由于國外企業對線性α-烯烴技術封鎖以及高價技術轉讓費,我國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高碳α-烯烴。但據統計,國內目前絕大多數規劃POE的廠家都配備有α-烯烴產能,他們技術沒有問題,可以實現和POE同時或者先后投產。細分來看,未來中國POE可能會分碳4的POE和碳8的POE(目前規劃α-烯烴的產能大部分是碳8)。
第三是POE工藝包,目前陶氏第一代專利將到期,通過國內科研所、院校對POE工藝研究,結合國外專利到期的情況,可以進行應用,所以POE工藝方面基本沒有問題。
陳子坤稱,按照難度從大到小排序,分別是催化劑、α-烯烴以及POE聚合。目前來看,后兩部分國內基本已實現工藝上的突破,催化劑方面仍存在技術難點。
國產化前景廣闊,大廠爭相布局
現階段,國內POE尚未實現工業化生產,不過萬華、衛星等大化工企業,均已公告新建POE產能,且技術為自研。
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國內已規劃POE粒子產能約為210萬噸,多數企業通過“中試-放大”穩健推進,目前進度較快的為萬華化學、衛星化學、東方盛虹等。例如,衛星化學1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POE項目正在實施,小試產品已送下游客戶測試。其中,POE核心原料α-烯烴已建成1000噸/年裝置,即將試生產。
瑞銀中國石油化工行業分析師郭一凡對第一財經表示,POE粒子項目土建施工大約需要2年左右,中交后調試出合格產品需要0.5-1年,擴產周期一般需要3-3.5年。根據各企業產能規劃及項目推進情況,考慮到項目試車及產能爬坡,2024年有望實現國產化量產突破,率先投放市場的企業將享受行業紅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資深分析人士稱,萬華的POE光伏料在2022年中試裝置已出,并且已經送到下游客戶那里去驗證,但POE光伏膠膜做成制品后,需要在特定環境下做研究,時間較長,目前還沒有做完制品論證。從產品POE粒子物性來說沒有問題,能夠達到光伏級物性的要求。樂觀來看,假設光伏POE中試粒子沒問題,萬華可能會在2024年初期投產,不用等到2025年就會工業化生產POE粒子。
但該人士同時指出,中性來看,畢竟國內目前沒有工業化裝置,從中試到工業化裝置跨度較大,國內目前技術儲備能否實現工業化裝置快速生產合格產品存疑。
鑒于光伏POE價格高位運行的狀態,國外供應商擴產積極性也較高。綜合媒體報道來看,三井預計新增POE產能12萬噸,沙比克約擴產至30萬噸,LG未來將擴產到38萬噸,因此,未來國外POE產能預計擴張20萬~40萬噸。
民生證券電新團隊預計,2026年之后多家國內企業產能將會上馬,屆時POE粒子市場可能會成為紅海。
近期大熱、耗資百億“殺入”POE大戰的鼎際得則表示樂觀,并不擔心POE變卷——該公司內部人士認為,10 年前大家還不知道 POE 可以用在光伏,作為性能非常優異的產品,POE還有更多產品可以替代,比如替代橡膠,SEBS、SBS彈性體都是可以的。POE 其實替代橡膠,SEBS、SBS彈性體都是可以的,
從鼎際得投建項目來看,預計2025年初建成一期裝置,同時建設30萬噸α-烯烴和20萬噸POE裝置。公司α-烯烴用的是選擇性齊聚技術,最關鍵的茂金屬催化劑,前期由工藝商提供,考慮降低成本,公司計劃投產后換成自有催化劑。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負。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