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整個科學技術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也是突破核心技術問題的根源所在。接下來在提高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方面有何工作部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24日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說,科技部制定了基礎研究十年規劃,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引導全社會加大投入,包括企業、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也包括捐贈。
數據顯示,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基礎研究投入從2012年的499億元提高到2022年約1951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由4.8%提升至6.3%。
“基礎研究經費從2012年的49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951億元,年均增長近15%,接近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速度的2倍。也就是說,大家都在增長,但是基礎研究增長的速度更快一些。”王志剛說。
王志剛認為,科學研究的特點是越往前走,越覺得不理解的東西越多,這是科學家基本的認識,也是對科學敬畏的態度。我們國家到了這個階段,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參與基礎研究的主體和基礎研究的投入,理所當然應該更加重要。
目前,在基礎研究取得的成果方面,我國建成了FAST、穩態強磁場、散裂中子源一批國之重器,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領域也部署了一批重點項目,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方面都有一些成果,在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人工合成淀粉、納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
他也表示,工作中看到,基礎研究還是有一些難點,有一些不足。“基礎研究首先是能提出問題,提出真問題,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梢詮慕洕鐣l展重大的難題中來提出基礎問題,這就是源頭活水,我們也可以憑著個人的好奇心來提問題,這就是自由探索。這兩方面要結合。但是為了解決我們國家現在發展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這兩方面都要重視,我們要從重大的難題、短板、困難中去凝練科學問題。”
他進一步解釋,當前,我國在一些方面都有“卡脖子”的技術短板,怎么樣從源頭上找,把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搞清楚,這就需要我們從基礎研究上下功夫。另外,基礎研究還是要發揮優秀團隊、優秀人才的作用。真正的基礎研究,是從提問題到提出好的研究方法,好的研究范式到最后能夠解決問題,回答一些科學難題,同時能夠就一些方法規律作出描述。要真正有一些做基礎研究的高水平科學家以及團隊。
對于接下來的部署,王志剛稱會圍繞產出重大原創成果這個主線,把目標導向、市場導向和自由探索這三方面平臺都建好,有些是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有些是市場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有些是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讓他們都有舞臺,大家盡展其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聰明才智。
“一是要加強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往前看,下一步應該干什么。這就是從0到1。二是加強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三是加強市場導向的應用型基礎研究。真正產業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基礎上找源頭,找答案,找方法。”他說。
同時,優化基礎學科的布局,發揮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特點。要看到科技真正的希望在青年科學家一代,怎么讓青年科學家有更多機會、更大舞臺,能夠發揮聰明才智,能夠挑大梁,能夠出大成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