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銀行在3月10日閃電宣布破產后,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蕩。投資人正在高度關注該事件可能引起的連鎖反應。美國IPO資深顧問、Class V集團創始合伙人Lise Buyer對記者表示,若硅谷銀行無法在周末得到救助,那么80%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公司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資料圖】
相關監管備案文件顯示,截至去年12月,硅谷銀行超過95%的存款沒有上過保險,這些儲戶中有許多是初創公司。市場擔心,由于企業可能無法在本月發放工資,這將反過來引發科技行業的大范圍倒閉和裁員浪潮。
連鎖效應下周初明確
這家擁有40年歷史的銀行一直被認為是科技初創企業的命脈,以至于它的轟然倒塌讓很多投資人和企業難以接受。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Gary Riesche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事情的發展快得驚人,本周末和下周初將確定潛在的連鎖反應。”
Rieschel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硅谷銀行破產事件對于初創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VC)都有影響。“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它們需要了解未來30天的現金需求和總的敞口,這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會非常難看。”他說道。
Rieschel認為,整個創投生態系統都會因此受到牽連,而越是資金密集的行業,受影響程度就會越大。
他還說道,對于很多VC來說,由于它們將大部分資金存放在硅谷銀行的未保險賬戶中,這意味著一些公司周一可能會發不出工資,必須建立其他信貸額度。“企業必須考慮長期損失的資金,例如失敗的投資如何影響資本回報率。”Rieschel對記者表示。
根據硅谷銀行上周三的財務更新,該機構被迫以18億美元的損失拋售了價值210億美元的股票,同時還從風險投資公司General Atlantic籌集了5億美元;周四硅谷銀行股價在常規交易中暴跌了60%,收盤后又暴跌了22%。去年該銀行市值縮水了三分之二。
在談到硅谷銀行破產會引發什么樣的連鎖效應時,Class V集團創始合伙人Lise Buyer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認為現在要知道一切的后果還為時過早。讓我們看看本周末是否有另一家銀行購買硅谷銀行的資產,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事件將會止步于此。”
Buyer預測,如果硅谷銀行得不到救助,那么80%的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企業將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影響。
她分析稱:“這一切的發生的背景是市場越來越需要短期資金,事實上長期投資的問題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銀行破產已經發生了,而風險投資界也要適應更艱難的籌資新現實。”
由于科創企業沒有穩定的盈利和現金流也不穩定,加息縮表后,融資就更困難,成本也更高。在這一背景下,科創企業選擇在硅谷銀行這類金融機構存放短期存款。數據顯示,硅谷銀行的存款已經從2022年第一季的高位1981億美元,下降到去年四季度的1731億美元,減少了12.6%,連續三個季度環比下跌。
一些投資人已經看到,硅谷銀行破產的短期直接影響就是市場上拿錢會更加困難。一位在美國投資的中國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事件會影響很多科技圈的企業和VC,算是創投界的一輪比較粗暴的去泡沫,難免會對一些優質企業造成誤傷,也會影響一些VC的現金流,從而使得短期內融資更加困難。”不過他相信,大部分真正好的資產會有新的VC抄底接手解決流動性問題。
作為硅谷最早服務于中小科技企業的銀行,硅谷銀行專門為技術和生命科學公司提供銀行和金融服務,同時為一些對于傳統銀行而言的高風險或虧損的項目和企業提供貸款。這樣的特性使得該銀行對于行業的繁榮與蕭條周期特別敏感。
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創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對記者表示:“這次受影響的主要是風險投資機構和一些小型的企業,據我所知也有不少在美國有業務的中國生物醫藥企業也使用硅谷銀行。硅谷銀行對于創投行業是關鍵命脈。”
隆卡表示,對于一些公司來說,他們的資金被困住了,可能要等很長時間才能拿到。但他預計,上市公司投資者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美聯儲如何出手干預?
硅谷銀行的倒閉如同暴風雨般來得猛烈,讓很多人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作為一家受監管的大型銀行,硅谷銀行一直被視為穩定力量,這一事件也為市場敲響了警鐘。來自科技和金融界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公開呼吁美國聯邦政府推動另一家銀行接管硅谷銀行,以保護未投保的存款。
接管硅谷銀行的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為每位存款人提供上限為25萬美元的保險,并可能最早于周一開始向這些存款人付款。但多名著名風險投資家在社交媒體上質疑美國監管機構做的遠遠不夠。
美國風險投資人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推特上公開寫道:“鮑威爾在哪里? 耶倫在哪里? 請立即停止這場危機,宣布所有存款人安全。請將硅谷銀行和美國四大銀行放在一起,在周一開市前做這件事,否則危機就會蔓延。”
美國著名投資人馬克·庫班(Mark Cuban)也在社交媒體上提出質疑:監管去哪了?“監管部門早應該對此類事件進行密切關注并發出警告。”庫班寫道。他還擔心無法收到工資的員工人數可能會在兩周后翻幾倍。
庫班對硅谷銀行破產提出幾個觀點。他認為,首先25萬美元的托底保險太低了!這意味著一家月底要支付250萬美元員工工資的小公司為了分攤風險,必須“謹慎地”將250萬存入十家銀行,這當然對銀行是好事,但對于小企業來說意味著大量的手續費。
庫班稱,自己的基金沒有在硅谷銀行有任何存款,但是他投資的好幾家公司都在那里存錢,這些公司的存款規模加起來在800萬至1000萬美元。“我雖然可以幫助這些企業,但是其他2000億美元怎么辦,還有那么多的員工和供應商怎么辦?我非常擔心。”庫班寫道。
他認為,美聯儲應該“立刻”購買硅谷銀行所擁有的全部近期證券和債務,這足以覆蓋大部分的存款。他的理由是美聯儲知道其中的風險,就應該持有這些資產,如果美聯儲不持有,那么銀行系統的信任就出現了問題。因為有大量銀行超過一半的存款都是未保險的,未來需要對此設立保護規則。庫班指出,這并不是紓困,美聯儲實際上是在提供資金以避免銀行破產,并且為風險資產提供更好的回報率。
投資者比爾·阿克曼 (Bill Ackman) 在Twitter上也寫道:“政府沒有48小時的時間內來修復一個即將無法挽回的錯誤。”他認為,美國四大銀行在周一開市前收購硅谷銀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政府也不能為硅谷銀行的所有存款提供擔保,那么所有未投保的資金可能都將無法提款。
為初創公司提供稅務、會計和人力資源服務的咨詢機構Kruze Consulting運營主管Scott Orn表示,對于他的數百個客戶來說,硅谷銀行的撤資可能會使初創公司借錢成本變得更加昂貴。他希望硅谷銀行能夠度過這個困難時期,被一家更大的銀行收購。
硅谷銀行的破產正值科技行業面臨挑戰之際。 不斷上升的利率侵蝕了便宜的資金渠道。根據CBInsights今年1月份發布的數據,2022年美國的風險投資較上年下降了37%。
與此同時,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和衰退擔憂促使一些廣告商和消費者收緊支出,削弱了科技行業的收入驅動力,大型科技企業陷入了大規模裁員,重新關注以“效率”為標志的成本削減計劃。
星展銀行投資策略總監鄧志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創企業本來就是還沒有穩定的盈利,現金流也不穩定。美聯儲的緊縮政策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流動性,經營需要現金,但是金融機構流動性在減少。科創可能會面臨裁員潮,甚至倒閉潮。”
鄧志堅提到“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的概念,該指標用來評估企業短期內是否有足夠資產可以償還債務。“目前來看,標普500企業的平均流動比率為1.2倍,標普科技企業流動比率平均值是1.6倍,而費城半導體指數的平均流動比率為2.4倍。”他說道,“如果以1.5倍以上的流動比率作為健康的指標,可以發現科技行業,尤其是上游尖端的企業的流動性要遠遠好于行業的平均水平。”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