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26日在2023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強勢復蘇,IMF的1月預測認為,今年中國GDP的增速將達到5.2%,相較2022年大幅提高2個百分點。
“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重新開放、經濟活動恢復正常,私人消費預計將迅速反彈。”在她看來,“這對中國非常重要,對全球也同樣意義重大。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意味著其將在2023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約三分之一,這將為世界經濟帶來可喜的拉動作用。”
IMF的分析還顯示,中國GDP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使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不過,中國仍面臨嚴峻的外部形勢。目前全球經濟、金融環境波動不斷。IMF預計,2023年將是全球經濟的又一個艱難之年——在新冠疫情造成的長期創傷效應、俄烏沖突、貨幣政策緊縮對經濟活動造成的拖累這些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至3%以下。2024年的前景預計會有所改善,但即便如此,全球經濟增速仍將遠低于3.8%的歷史平均水平。
金融穩定風險也明顯上升。加息是對抗通脹所必需的,但在較高的債務水平下,從長期低利率環境向遠高于先前水平的利率快速過渡,將不可避免地帶來壓力和脆弱性。近期,發達經濟體部分銀行的危機清晰說明了這一點。
為應對金融穩定風險,政策制定者們采取果斷行動,發達經濟體央行已加強了美元流動性供給。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壓力,但巨大的不確定性凸顯,各方仍需保持警惕。因此,IMF表示,將持續密切監測形勢,評估其對全球經濟前景和金融穩定的潛在影響。
“我們正在密切關注脆弱性最高的國家,特別是債務高企的低收入國家。我們將在即將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提供詳細的評估,它們將在未來幾周內發布。”格奧爾基耶娃稱。
IMF也為中國的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議。格奧爾基耶娃強調了兩個機遇——第一個機遇是提高生產率,推動經濟再平衡,從投資驅動型增長轉向更多倚重消費拉動的增長。這種增長更加持久、更少依賴債務,且有助于應對氣候挑戰。為實現這一目標,社會保障體系需要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應不斷提高醫療和失業保險福利,為家庭應對沖擊提供緩沖。此外,應通過市場化改革為私人部門與國有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加強教育投資,這將大幅提高經濟的生產力。
IMF的研究表明,如果中國能實施這些改革,其實際GDP到2027年將額外提高2.5%,到2037年將額外提高約18%。而且,這種經濟增長的質量更高、包容性更強。它還有助于抵消人口壓力,更快縮小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收入差距。
第二個機遇是綠色增長。IMF表示,歡迎中國提出到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與許多國家一樣,中國也很容易遭受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例如,去年的嚴重干旱導致水力發電量下降,這給電力行業造成了壓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氣溫上升的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著更大的風險。若全球升溫得不到緩解,中國GDP可能最早于2030年就承受損失,其幅度估計將達到0.5%至2.3%。”她稱。
IMF認為,經濟再平衡政策將同時幫助實現中國的氣候目標。因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大部分來自電力行業和工業活動,因此,轉向消費拉動型增長將降低能源需求并緩解能源安全壓力。
IMF的研究顯示,在未來30年里,這種再平衡可以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5%。而這對全世界也大有裨益,將使同一時期的全球排放量下降4.5%。
在當前全球經濟的艱難時刻,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的作用是讓各個成員國走到一起,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在這方面,中國已經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包括為我們的‘減貧與增長信托’提供了捐助,為我們新成立的‘韌性和可持續性信托’提供了資金,以及對債務高企的國家施以援手。”
未來幾個月乃至數年,繼續為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提供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她也呼吁,唯有各方齊心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挑戰,避免陷入分裂的陷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