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五項”檢查已經有13年的時間,但乙肝群體的社會歧視并沒有完全消除。
日前,由吉利德科學提供公益支持的電影《不止不休》在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位報社實習記者試圖通過一篇新聞報道改變約一億乙型肝炎(下稱“乙肝”)病毒感染者命運的故事,片中談及的乙肝群體和乙肝歧視問題也再次引起熱議。
【資料圖】
2003年,在新聞工作者的努力下,乙肝歧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07年,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聯合印發意見,要求用人單位,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衛生部規定禁止從事的工作外,不得強行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準。2010年人力與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發了一個通知《衛生部修改多項規范性文件以維護乙肝攜帶者權利》,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五項”檢查,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入學、就業的限制條件。
參與了上述反乙肝歧視文件制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學專家莊輝表示,我國一直在做消除乙肝歧視的工作,近年來情況已經了很大好轉,但歧視依然存在,比如有些患者由于擔心怕別人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就不去報銷而選擇自己掏錢治療,也有乙肝感染者談戀愛時,一但被發現是乙型肝炎表面陽性,就談不了了,還有乙肝病毒感染者不敢說,擔心說了以后受到歧視。
乙肝患者組織益友互助公益負責人成卓表示,2019年由益友互助社群發起、671位乙肝感染者參與的調研結果顯示,58.7%的乙肝感染者希望獲得減少就業歧視的相關支持,有近半數乙肝感染者表示無法做到自我認同,想要獲得自我接納的幫助或心理輔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19年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近3億(3.8%),由此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導致82萬人死亡。中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遠超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疾病負擔比較重。
莊輝表示,我們應該正視乙肝這個疾病,只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它的傳播途徑,才能減少社會上對乙肝感染者的歧視。因為消除了乙肝歧視,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感染者才可以光明正大地進行疾病篩查、抗病毒治療,這樣才能更加健康。
除了歧視,低治療率是橫亙在乙肝感染者面前的又一挑戰。慢性乙肝是發生肝硬化,甚至是演變為肝細胞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莊輝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要求乙型肝炎診斷率達到90%,我國只有22%,治療率要達到80%,我國只有17%,都存在很的差距,所以我們要加強篩查,凡是18歲以上的人至少要篩查一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這是對他本身是有好處的。如果陽性,提早進行抗病毒治療,就會大大減少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2022年發表在BMC Cancer的研究數據顯示,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可抑制乙肝病毒復制,進行抗病毒規范治療5年后,乙肝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可下降50%左右。
莊輝表示,近期國家發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更新后的指南擴大了慢性乙肝的治療指征,擴大抗病毒治療指征能擴大乙肝感染者治療人數,讓更多慢性乙肝患者長期獲益。指南推薦了四個口服抗病毒藥: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以及艾米替諾福韋(TMF)。這四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在短期治療、中期治療、長期治療都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減少肝癌的死亡,減少肝移植的發生。
“慢性乙肝患者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這些一線藥物都是安全的,耐藥發生率很低,而且郭年治療費用低于國外的標準。堅持規范治療,更多慢性乙肝患者才能長期獲益。隨著慢性乙肝患者趨于老齡化,并出現更多骨腎相關合并癥,對于伴有骨質疏松癥(OP)或骨量減少的慢性乙肝患者,也要考慮藥物的骨腎安全性。”莊輝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