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石化獲悉,“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
【資料圖】
“西氫東送”起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終點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長400多公里,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管道一期運力10萬噸/年,預留50萬噸/年的遠期提升潛力。管道建成后,將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區現有的化石能源制氫及交通用氫,緩解我國綠氫供需錯配的問題。
我國西部地區風光資源豐富,發展綠氫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如何運送到需求旺盛的東部市場,一直是制約綠氫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目前,長管拖車仍是我國長距離氫氣運輸的主流方式,但這種方式成本較高、效率較低,也是造成終端用氫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極大制約了產業鏈發展。
輸氫管道可以實現大規模、長距離輸送氫氣,并且兼顧經濟性。難點在于,管道輸氫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研究表明,在高壓氣態輸送過程中,氫會逐步侵入并滲透鋼材,引發鋼材力學性能下降、氫致裂紋等氫脆現象。管輸氫氣與油氣管道因介質流動與燃爆特性不同,在工藝設計與安全控制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圖為中國石化巴陵—長嶺氫氣輸送管線,全長42公里,是目前國內已建成的最長氫氣輸送管線(來源:中國石化)
受技術等因素影響,我國輸氫管道規模一直較小。目前全球范圍內氫氣輸送管道總里程已超5000公里,其中美國建有輸氫管道超2500公里,歐洲超1600公里。但在中國,即便加上天然氣等混合輸送氫氣的管道,總里程也僅有約400公里,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亟待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以來,多家公司密集傳來布局輸氫管道建設的消息。據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建設主體以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投及其子公司等承建為主,地點多選在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市。
例如,2022年12月,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太(蘇州)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合作共建烏海至呼和浩特輸氫管道暨“內蒙古氫能走廊”項目。該項目擬建設我國壓力最高、長度最長的氫氣干線管道。
但是,并非所有與輸氫管道相關的項目都能受到市場的熱捧。去年10月19日,上市公司東宏股份發布定增方案公告,擬募集不超過5.85億元資金,投資于年產7.4萬噸高性能復合管道擴能項目、新型柔性管道研發(氫能輸送)及產業化項目等。
公告披露次日,東宏股份股價跌停。有機構分析稱,一方面是因為這是該公司首次涉足氫能領域;另一方面,輸氫管道即便在方興未艾的氫能領域中也處于較超前的環節,預期不明朗。
國金證券姚遙團隊4月6日發布的專題研報認為,在當前加氫站尚未大范圍普及、站點較為分散的情況下,管道運輸經濟性有限,未來隨著氫能產業下游應用的拓展及地區鋪開,管道輸氫將成為最佳選擇之一。
“經我們測算發現,隨著管道運力利用率的下降,運輸成本大幅增加,而當運力利用率較高時,運輸成本相對經濟。如管道運力利用率100%時,運輸距離由50km增加至500km,運輸成本僅從0.8元/kg增加至2.3元/kg,顯著低于氣氫拖車、液氫等上述運輸成本。在未來氫能全面普及到各領域后,管道輸氫將會成為最具潛力的輸氫方式。”上述研報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