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服務邁入公共服務均等化新階段。
【資料圖】
中辦、國辦最近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表示,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構建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意見》明確基本養老服務的概念,是指由國家直接提供或者通過一定方式支持相關主體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等。
當前中國人口已步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銀發經濟可能成為今后中國內需市場中最具潛力也最具活力的存在。
銀發市場潛力巨大,原因大致在于:一是傳統文化使中國人習慣在年輕力壯時勤儉持家,將相當一部分收入儲存起來用于安享晚年;二是基于人的生命周期看,維系老年生活花費的是個體年輕時在其心理賬戶中為安全需求安排的儲蓄,居民最具購買力的階段恰是年華老去之時;此外,中國社保體系起步晚、尚不完善等,也導致當前居民在心理賬戶中積累了數目可觀的超額防護型儲蓄。
由于中國人口老齡化并非完全自然態,中國人口自然增長存在斷點均衡特征,這導致我國出現未富先老現象,人口老齡化的斷點均衡導致我國在服務人口老齡化有關的產業和基礎設施上存在供給沖擊。《意見》通過推動養老基礎設施的公私共濟、社會力量參與等,有助于快速補上養老基礎設施和養老服務的供給不足。
當然,健康的養老服務體系,如何為老年人營造足夠的行動自由空間是衡量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指標。
《意見》在如下幾方面拓寬了銀發經濟的可行自由。首先,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要任務,制定了《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要求各地制定本地區基本養老服務具體實施方案和清單,必須包括《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的服務項目。
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的確立,有助于促進養老保險體系的公私分明、公平合理和保障有力。基本養老服務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國家托底最低標準,將為老年人口在全國自由遷徙提供基礎保障。
其次,針對基本養老服務中的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等內容,帶有補人頭特征,這意味著中央對地方的專項轉移支付,具有跟隨老年人口流動的機動性,即老年人口在哪里養老,專項轉移支付就補貼到哪里。這不僅將為老年人自主選擇養老地提供可能,而且將促進各地養老服務機構的競爭,實現服務找人,而非人找服務。
此外,《意見》明確了基本養老服務的提供方式,既可以是國家直接提供,也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這將為社會資本進入政府基本養老服務采購市場提供可能,進而提高政府基本養老服務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有效覆蓋度。
童顏鶴發兩成霜,共會華筵喜欲狂。如果說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口提供了必要的防護型保障,使其免于匱乏的自由,那么要真正促進養老體系健康發展,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需要的是為銀發經濟提供自由開放的運營場景,讓中國養老體系有溫度、有活力、有保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