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歷年來都是制造業淡季,2017~2021年制造業PMI指數環比降幅均值為0.1%,今年環比卻下滑了0.4個百分點,降幅高于季節性,且已連續三個月放緩。從同比來看,本次數據既低于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也低于歷史同期均值2個百分點。外需回落、內需復蘇乏力使得制造業行業景氣度繼續呈現收縮之勢。
建筑業PMI指數也高位回調,從上月的63.9%回落至58.2%,環比下滑了5.7個百分點,映射出基建和房地產施工的景氣度回落。
服務業PMI指數回調1.3個百分點至53.8%,在假日經濟熱度減退后,服務業增長也略顯疲態。
(資料圖片)
從分項指標來看,數據主要有4個特征:
(1) 需求弱于生產,外需弱于內需。
建筑業PMI回調5.7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4個百分點,基建和房建需求回落。高頻數據顯示施工進度進一步放緩,5月石油瀝青裝置、主要鋼廠螺紋鋼、以及純堿開工率明顯環比下滑。
建筑業景氣度回落一是與天氣相關。進入5月氣溫逐步升高,加上雨水天氣增多,基建和房建的施工進度被拖累。
二是與地產行業相關。房屋交易的低景氣度使得房企拿地意愿降低,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影響了地方財政收入,對基建投資也構成一定抑制。今年1~4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同比下滑了21.7%。
二季度以來居民購房熱度繼續下降,5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較4月減少了12.5%,全國二手房掛牌價指數也較4月末下滑了0.4%,居民購房的低景氣度繼續抑制了房企對未來預期的改善。
三是與重大項目前置相關。一季度在各地“拼經濟”的意愿下,新項目多,過去幾年積壓的項目也陸續復工。但隨著經濟政策開始求穩,項目發力前置完畢后,二季度開始重大項目增量下行,基建后勁不足。
制造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49.6%、48.3%、47.2%,比上月下降0.6、0.5、0.4個百分點,制造業市場需求仍顯不足,企業產能釋放受到抑制。中采也指出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已經達到了58.8%,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服務業修復速度放緩。新訂單指數為49.5%,環比下滑6.9個百分點。4月統計局曾指出與居民出行和消費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住宿、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于60.0%,但5月時統計局的表述轉變為“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可見假日經濟的帶動作用減退后,服務業景氣度小幅回落。
(2)對未來預期開始謹慎。
制造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分別錄得54.1%和48.4%,環比下降0.6和0.4個百分點;建筑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錄得62.1%,環比下降2個百分點;服務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錄得60.1%,環比下降2.2個百分點。
從數據來看,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對未來預期均出現下滑。從環比降幅看,服務業回落幅度大于建筑業大于制造業,這與假日經濟熱度褪去有關。從絕對值來看,制造業企業對未來生產經營活動的預期較低,招工進度也明顯放緩。
(3)企業去庫,價格回落。
今年以來在高基數以及市場需求恢復不足的影響下,PPI降幅一直在擴大,既缺乏量的支撐又沒有價的保障,企業盈利能力遭遇挑戰。再加上部分企業年初時提前補了庫,而當前市場需求不足又導致去庫壓力很大。制造業原材料庫存指數和產成品庫存指數分別為47.6%和48.9%,環比下降0.3和0.5個百分點。
企業持續去庫的行為又會導致工業品價格進一步下滑。制造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0.8%和41.6%,比上月下降5.6和3.3個百分點,落至近期低點;建筑業的投入品價格指數和銷售價格指數為44.7%和46.9%,環比分別下降3.4和4.6個百分點。
房建和基建的上游商品價格下滑更為明顯,尤其是玻璃及其上游純堿等典型商品。今年以來,隨著房地產竣工加速,玻璃需求增加,一季度玻璃現貨期貨價格都大幅提高。但是,4月末玻璃期貨價格開始大幅下滑,近期現貨價格也出現回落,這反映出在當下需求回落的同時未來預期也偏謹慎。當中下游觀望情緒濃厚的時候,上游的生產速度也放緩了,作為制作玻璃原材料之一的純堿的庫存明顯增加。
再比如房建和基建中都會用到的水泥庫容比從4月初的65.3%提升至5月末的70.6%,價格指數卻從141.3%下滑至126.6%,當前水泥需求明顯弱于供給。
再從4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來看,PPI同比負增長是企業利潤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5月價格的持續下滑意味著PPI會維持在負區間,繼續拖累企業盈利。
服務業的投入品和銷售價格指數分別為47.9%和47.8%,環比下降3.8和2.3個百分點。
服務業價格的下滑一方面與節日過后景氣度降低相關,受五一假日的帶動,4月服務業投入品價格和銷售價格已經提升了2.1和2.8個百分點,相似情況比如2021年國慶假日帶動當年10月服務業投入品價格和銷售價格分別提高3.7和2.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居民消費與收入高度相關,目前居民就業和收入都未完全穩定,當補償性消費需求釋放完后,后續沒有長期收入的支持需求自然會回落,從而對服務價格形成壓制。
(4)必需品行業和優勢行業繼續保持高景氣度。
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和醫藥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繼續位于擴張區間,必需品行業保持高景氣度。
專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也連續三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優勢產業的產需保持增長。
最后做個總結。
PMI的繼續回落顯示出我國經濟修復速度進一步放緩,背后主要還是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
從當前的經濟結構來看,前期各個支撐項開始逐步減弱:新訂單指數繼續回落、新出口訂單連續兩月落入收縮區間指向外需疲軟、積壓的服務業消費需求逐步釋放完畢、基建和房建的投資和施工速度也放緩。需求放緩、預期轉弱下多個行業開始去庫,商品價格也大幅下滑,進一步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往后看,還是要著力恢復和擴大內需,多舉措幫助居民穩定就業,提高收入,構建良好內循環,促進經濟增速企穩回升。
(李奇霖系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