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今天剛剛通報,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已取得積極成效,正穩妥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
在生態環境部今天上午舉行的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我國長江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今年1-5月,長江經濟帶水質優良斷面(Ⅰ-Ⅲ類)比例為94.0%,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國控斷面連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2022年9月,生態環境部等17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實施《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明確“十四五”時期長江保護修復四大攻堅任務和六項保障措施。
(資料圖)
劉友賓介紹,截至目前,長江經濟帶88.2%的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完成定界立標,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治理成效得到鞏固,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穩步推進。累計排查6萬公里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污口8.5萬余個,解決污水直排、亂排問題4.2萬余個。
截至目前,長江經濟帶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成1703座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解決污水管網不完善、設施運行不正常等問題752個。存在環境問題的1164座尾礦庫中,1054座完成整改,及時消除了一批環境風險隱患。江蘇、江西、湖北、湖南、貴州等沿江5省份印發實施總磷污染控制方案,強化磷污染綜合治理。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教司司長劉友賓。攝影/章軻
“多地積極探索,形成了可供多方參考借鑒的先進經驗。”劉友賓介紹,如上海市寶山區通過“科技+人工”多措精準溯源、“政府+企業”多元精準治污、“技術+制度”多維精準賦能,先行先試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動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
湖南省通過實施洞庭湖總磷攻堅行動,突出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等7項重點任務和1項“禁磷限磷”專項行動,取得湖體總磷濃度大幅下降、生態質量不斷提升的顯著成效;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著力建設“巴渝治水”水環境大數據應用系統,以數字賦能智慧治水,以數字管水全面提升水環境管理效能,為水環境質量改善提供“數字”保障。
劉友賓介紹,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已聯合印發《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下稱《評分細則》),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以推動建立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機制,引導地方履行水生態保護責任,推動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根據綜合評價得分,將水生態綜合評價分為優秀、良好和一般3個等級。2022~2024年在長江流域17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水生態考核試點,確定考核基數,2025年開展第一次考核。
劉友賓介紹,《評分細則》按河流、湖泊、水庫進行分類評價。其中,河流有10個指標,湖泊有11個指標,水庫有6個指標。以河流為例,10個指標包括魚類物種數、重點保護水生生物數量、大型底棲動物物種數、自然岸線率、水體連通性、水生生物棲息地人類活動影響指數、水源涵養區生態系統質量、綜合污染狀況、汛期污染強度、生態流量達標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