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實施的第一個大型生態建設工程“三北工程”建設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同時也亟需加強政策協調,健全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撐體系,切實解決用錢、用水、用地等問題。
(相關資料圖)
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天(31日)召開的2023年度第三季度例行發布會上,三北局副局長岳太青介紹,三北工程至今已實施了45年。經過幾代人近半個世紀的接續奮斗,已順利完成前五期建設任務,三北工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從1978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
監測數據顯示,三北工程因地制宜采取造林種草、封育飛播、封禁保護等措施,累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5億畝,工程區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得到初步治理。重點治理的毛烏素、渾善達克、呼倫貝爾、科爾沁等四大沙地生態狀況得到整體改善。
三北工程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億畝,工程區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林草植被覆蓋度達59%以上,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在華北、東北等糧食主產區營造農田防護林網(帶),有效庇護農田4.5億畝。
同時,在黃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綠洲等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果產業基地,工程區經濟林干鮮果品年產量從不足200萬噸提高到4800萬噸,1500多萬人依靠特色林果業實現穩定脫貧,重點地區涉林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50%以上。部分沙區轉變發展思路,變沙為寶,發展中藥材、優質牧草等沙產業,走出了一條治沙又致富的雙贏路。
從總體上看,三北工程區生態依然脆弱。攝影/章軻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岳太青表示,將堅持系統治理和科學治沙。以毛烏素沙地、庫布其、烏蘭布和沙漠等為重點,全面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打好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加強重點風沙口治理和跨境沙源地的治理,確保沙源不擴散。嚴格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岳太青透露,近期,國家林草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基本完成了三北工程總體規劃修編,目前正在征求有關部門和省份的意見。同時,抓緊編制三北工程六期規劃。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而且荒漠化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高度耦合。”岳太青說,三北地區生態脆弱,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
他說,從總體上看,三北工程區生態依然脆弱,林草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系統性保護修復不足,成果鞏固難等問題尤其突出。我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6個強風蝕區、34個風沙口、3條主要沙塵暴路徑區和84%的沙化土地、73%的水土流失面積集中分布在三北工程區。
此外,三北工程區森林質量不高,老化退化林占比高,防護效益低下;造林密度偏大,樹種結構單一,混交林占比低,科學綠化亟待加強;工程建設立地條件越來越差、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投資標準不能滿足造林實際需求。
“推進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亟需加強政策協調,健全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撐體系,切實解決用錢、用水、用地等問題。”岳太青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