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態環境部28日表示,將督促地方加強生態環境監管,推動海洋養殖綠色健康發展。
在28日舉行的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胡松琴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海水養殖業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支柱性產業之一,對我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產品保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胡松琴說,部分地區養殖不規范的發展給局部海域帶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去年,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按照分區分類,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的監管思路,系統部署了嚴格環評管理和布局優化,實施養殖排污口分類整治,強化監測監管和執法檢查,加強政策支持與組織實施等4方面,10項舉措。
胡松琴介紹,上述意見印發以來,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成立了幫扶技術專家組,指導督促沿海地方加強海水養殖的生態環境監管。按照應備盡備的原則,將排查出的排污口納入入海排污口的監管臺賬;指導沿海地方統籌考慮區域養殖特點,水質改善要求和經濟技術的可達性,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導則,因地制宜的制定海水養殖地方排放標準。
“目前江蘇、海南的標準已經出臺,其他省份的標準預計年內也可出臺。”胡松琴介紹,一直以來,海水養殖業的監測基礎相對薄弱。近幾年,生態環境部指導沿海地方提升監測能力,開展工廠化養殖尾水監測試點,逐步完善海水養殖尾水監測體系。
“可以說給養殖的生態環境監管帶上了眼鏡。”她說,此外,生態環境部還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加強養殖活動對岸線及生態影響的監測監管。
海水養殖業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支柱性產業之一。圖為山東一家水產養殖車間里,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工廠化養殖的斑石鯛。攝影/章軻
胡松琴說,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目的是推動海水養殖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強環評管理和排查整治,依法加強海水養殖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管理,持續穩步的推進海水養殖排污口排查和分類整治。逐步健全海水養殖的尾水監測體系,嚴格實施生態環境監管和執法檢查。強化污染防治技術的推廣和示范應用。
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紹,近年來,我國海洋環境質量總體穩中向好,但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黃海北部、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仍存在劣四類水質分布,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總的來看海洋環境當中氮磷污染來源是比較廣泛和復雜的,陸海壓力疊加,陸海統籌、區域協同治理的要求高,治理難度大、成本高。
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劉德軍在發布會上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海警部門查獲非法傾廢案件58起,同比增加26%。海警北海分局定期組織集中執法巡查,檢查石油勘探開發設施206個,登檢平臺30個,對問題隱患現場督導整改。今年以來,檢查各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對象6657個(次),同比增加45%,檢查各類船舶1.7萬余艘(次),同比增加31%。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