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花盛開的街巷
——記成都市金牛區關工委“五老”志愿者黃淑君
(資料圖)
江梓豪
紅花深受孩子們喜歡,一張紅紙,經過手工裁剪,佩戴在胸前,那往往是光榮的時刻。紅花也曾落在他們的作業本和成績冊上,老師手一摁,扎扎實實烙下了成長的印記,看到紅花,童年的天空瞬間充滿了陽光。
紅花也是地名,這里有一位紅花嬢嬢,從2010年開始,她為孩子們做好事、做實事,至今已13年。她是成都市金牛區關工委“五老”志愿者里的老人,名字叫黃淑君。2010年,黃淑君從樂山市605國營造紙廠退休,住進駟馬橋街道紅花北路24號院。敏于觀察、樂于行動的她,早早就加入了紅花社區關工委,成為一名“五老”志愿者。
黃淑君(后排左一)與社區孩子在成都馬鞍山革命烈士陵園參加緬懷英烈活動
紅花北路24號院是一個老舊院落,黃淑君在參加活動過程中,發現院落硬件是制約活動開展的一個主要因素。社區關工委的活動很多選擇在院落里開展,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有很高的參與熱情,缺的不是人,是場地。院落缺的不過是一個遮陽遮雨的大棚。夏天烈日暴曬,冬天風雨刺骨,作為關工委活動的親身經歷者,黃淑君的體會格外深。“十多年前,社區關工委還沒有專門的活動室,更多的活動放在院落里,夏天頂著大太陽,看到孩子們笑得那么開心,我心里既欣慰又有點不是滋味,有時候,活動進行到一半,下雨了,是馬上結束還是繼續下去,都是難題。”提及搭建大棚的初衷,黃淑君如是說。
黃淑君是一個看到就會想到、想到就會去努力做到的人。她一方面向社區介紹相關情況,希望能鏈接相關資源,直擊難點、痛點,一方面與大伙兒商量,向大家宣傳有個大棚帶來的生活便利,鼓勵更多人參加到志愿者隊伍中,一起讓院落大棚從無到有。社區關工委深知老舊院落硬件跟不上的頑疾,黃淑君作為一名熱心腸、極有行動力的“五老”志愿者,深受信任,能為大家辦成這件事,讓孩子們有個活動場地,也方便大朋友們的日常生活,這再好不過。社區讓黃淑君牽頭參與公益創投項目,進行院落大棚修建。
修建大棚的日子,黃淑君操心著,跑前跑后。她帶著一些“五老”志愿者,給工人們搭把手,為工人們遞杯水。“嬢嬢,你的組織能力好強,大家都跟著你干得熱火朝天”,一個搬磚小伙子說。“感謝你們,因為這是為了我們的家園,所以大家都有用不完的勁”,黃淑君說。提及那段日子,黃淑君滿是成就感,她把這當成了一個大工程,每天一早起來就去看看,大棚今天長啥樣,帶著人們期待的大棚,好像一個孩子,在長高長壯,黃淑君在勞動中擦拭著汗水,笑了。
大棚修起來后,黃淑君又有了新的想法。有了大棚,關工委活動更好開展,人們也有了一個交流、休息的去處。但置身其中,卻覺得眼前一片荒蕪。原來,過去院落里只有一點可憐的綠化,幾株無精打采的花,只在合適的季節象征性亮個相。“事情還沒完,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黃淑君跟大家說。人們都看到了黃淑君在修建大棚那段日子里的付出,以為修好了大棚,也該好好休息一下了。沒有,黃淑君是一個在車間奮戰幾十年的老工人,退休不褪色,過去的“五一”勞動節,她多次戴著紅花迎接掌聲,勞動者的本色深深烙印在她的生命里,更好的生活是干出來的,作為一名基層關工委“五老”志愿者,這也是她的心聲。
在社區關工委全力支持下,黃淑君帶著大家開始擴建花臺。從壘土、砌磚到批發綠植,她的身影貫穿著每一步,她的勤奮肯干帶動著身邊每一個人。起初是“五老”志愿者們全部投入,之后,更多的朋友參與進來,戴著紅領巾的孩子們也在放學回來后勞動起來。花臺很快擴建完成,有了花草樹木,院落的環境大變樣。
經過黃淑君與大家親手改造的院落環境,留下了13年來“五老”志愿者與孩子們一起走過的一個個瞬間。下午,常有孩子從門衛室搬桌椅到大棚里,在那里寫作業等家長回家。黃淑君常常在那里守著孩子們寫作業,給孩子們答疑解惑,也糾正孩子們不好的行為習慣。“娃娃三年級以后字越寫越好,我問他是誰教的,他說是黃嬢嬢,黃嬢嬢還給他買巧克力和牛奶,我們幾次買牛奶給黃嬢嬢,她怎么都不要”,一位家長說。親子關系也并非一帆風順,大人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更聰明也更難管”,而黃淑君則在努力讓家長們摒棄這種“管”的觀念,越是刻意“管”,越是容易帶來逆反心理,進一步產生矛盾。
2018年的一個夏天,樹上有蟬鳴,比蟬鳴聲音更大的是一對父子的爭吵,響徹整個院落。黃淑君在了解原委后,和父親進行了一番懇談。事情的起因是孩子發現父親看了他的日記,而日記里大致有他不愿意分享的小秘密。父親認為,看日記沒什么大不了,兒子在父母面前就不應該有什么秘密。黃淑君在勸導中打趣說,“你當然也可以和孩子處成哥們兒,那樣他可能會主動給你看,他既是你兒子,也可以是你最好的朋友啊!”做關工委工作這些年,黃淑君為孩子們的成長操心著,接收的兒童語言多了,也更懂得與孩子們相處的方式。在她引導下,這對父子關系和好如初,父親也一改過去的命令口吻,用更加柔和靈活的方式處理與孩子的關系。
一步一個腳印,13年來,紅花社區紅花北路24號院留下了這樣一位紅花嬢嬢的故事。紅花帶來溫暖,紅花代表光榮,她成了人們稱贊的退休后煥發第二春的紅花。
特別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江梓豪(成都市金牛區關工委)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