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雅培中國官宣將進行業務調整,重點發展醫學營養品業務,并將逐步停止中國大陸市場的嬰幼兒和兒童營養品的運營和銷售,僅保留跨境渠道。
(資料圖)
公告顯示,過去數年,雅培在中國大陸快速變化的市場上參與了激烈的競爭。然而,消費者對嬰幼兒以及兒童營養產品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因此,雅培決定更專注于不斷增長的醫學營養品業務,并逐步停止中國大陸市場的嬰幼兒和兒童營養產品的運營及銷售,并將在未來一年內逐步完成。
此外,雅培還表示其在中國大陸的其他業務包括診斷、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領域均不受影響,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投入沒有改變。
對于雅培(ABT.US)本次突然官宣退出,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全球四大奶粉巨頭之一的雅培,中國奶粉市場劇變中,對中國奶粉業務方面未能及時調整,加上一些負面新聞沖擊,退出也并不意外。
眾所周知,在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雅培稱得上是知名的國際大品牌,就拿雅培系列的菁摯純凈奶粉而言,便頗受寶媽們的喜愛,在市場上享有不錯的口碑。
不過,作為一家美國上市企業,公司的營養學業務(包括嬰幼兒奶粉在內等)版圖并不大,而且近年來縮水嚴重。
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9個月,雅培的診斷業務收入占據大頭,達132.79億美元;醫療器械業務緊隨其后,實現營收109.37億美元;而營養學業務收入雖沒有墊底,但也僅有56.42億美元,同比去年的62.52億美元收入明顯下滑。
其中,第三季度營養品營收17.95億美元,同比下滑超14%,是雅培四大業務中跌幅最大的板塊。
究其根源,行業競爭的激烈疊加公司產品質量問題頻出便是一把懸在雅培頭上的達摩克斯利之劍。
從行業角度分析,伴隨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滑、國產奶粉崛起等等因素,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四大外資奶粉的地位和生存環境早已不同往昔。尤其表現在業績上,外資巨頭們業績或增速均嚴重下滑,已經是這兩年比較明顯的趨勢了。
相較于此,中國飛鶴、伊利金領冠、澳優、健合、君樂寶等中國企業卻在不斷崛起。就中國飛鶴而言,據尼爾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飛鶴品牌在中國嬰配粉市場份額已上升至15.2%。
除此外,雅培“毒奶粉”事件的屢次頻發,也致使公司業務遭遇強烈沖擊。
今年2月份,雅培全球官網發布主動召回信息,召回密歇根州 Sturgis 工廠生產的 Similac、Alimentum 和 EleCare 三個系列的奶粉。據悉,此次雅培產品召回是由于消費者的投訴。有消費者稱,四名嬰兒在食用該工廠生產的嬰兒配方奶粉后出現了阪崎克羅諾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感染,其中一名嬰兒疑似因此死亡。
而在2021年,雅培奶粉也因含香蘭素而被上海市監局行政處罰900多萬。
綜上可見,雅培此次“撤身”行為明顯釋放了一些信號,即一些在中國不適應發展的、不合法的奶粉企業,終將被中國市場所淘汰,它又是否會成為洋奶粉撤資中國的“風向標”呢?有待持續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或受消息刺激,12月14日午后,A股乳業板塊震蕩走強,截至收盤,熊貓乳品(300898.SZ)漲超14%,妙可藍多(600882.SH)、陽光乳業(001318.SZ)、西部牧場(300106.SZ)等漲幅居前。
此外,港股乳業板塊亦有不錯表現,尤其是兩大奶粉股H&H國際控股(01112.HK)(即“健合集團”)和中國飛鶴,分別收漲5.91%和2.39%。
作者|虹小豆
編輯|lele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