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費電子板塊的走勢,可謂戲劇性。
1月4日,“果鏈”一哥立訊精密(002475.SZ)前腳剛出現跌停10%,日成交金額52.67億元,今日(1月5日),歌爾股份(002241.SZ)股價就出現漲停10%,日成交金額超56億元,資金在消費電子板塊進進出出,好不熱鬧。
立訊精密的大跌,源于市場的一則傳言,“蘋果公司要求供應商減產,立訊精密受創最大”,不過隨后,公司緊急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市場消息系誤讀。
(相關資料圖)
目前消費電子需求相當疲軟,截至1月4日,iPhone14全線經銷商價格均低于發售價,差價最大的plus系列全線低于發售價超過1000元。同時,瑞信分析師近日指出,蘋果2023財年第一季iPhone銷量可能會減少700萬臺。量價齊跌,市場預期蘋果一季度業績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蘋果的股價也表現羸弱,在去年12月,該公司股價單月累跌12%,進入2023年以來,蘋果股價繼續下挫。在此背景下,有分析師表示,消費電子行業2023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期也不甚樂觀,蘋果鏈上游供應商企業產品庫存難消,關于蘋果砍單的傳聞時不時見諸報端。
事實上,11月上旬,歌爾股份股價短期亦出現暴跌,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因為該公司收到境外某大客戶(指蘋果)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當時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稱,歌爾被暫停的產品可能是Apple的AirPods Pro2。理由可能是歌爾的良品率不達標,而且不肯讓利。“砍單”鬧得滿城風雨,歌爾股價隨即大跌近30%。
不過輿論開始快速轉向,蘋果將與立訊精密簽訂一筆大訂單的消息不脛而走,此前,立訊精密的昆山工廠一直在生產少量iPhone 14 Pro Max,以彌補富士康鄭州工廠之前的產量損失。1月5日,立訊的股價也應聲反彈,上漲3.63%。同日,有消息稱歌爾也重獲此前丟失的訂單,公司股價應聲漲停10%。
不管怎樣,曾經高高在上的果鏈明星公司們,目前多少有點風聲鶴唳,成長性不如之前。從立訊、歌爾,再到藍思科技、歐菲光,投資者們亦是驚弓之鳥,缺乏做“時間的朋友”的安全感,這也側面反映出消費電子行業本身商業模式的弊端,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過強,受下游訂單的風吹草動影響很大,行業本身資本開支大,周期性強,護城河不足。
業績端看,2022年12月2日,歌爾股份下調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7.1億元-21.37億元,同比下降50%-60%。根據IDC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4億臺,同比下滑9.1%,在蛋糕縮小的背景下,上游企業壓力不可小覷。
不過,立訊精密預計2022年公司全年歸母凈利潤為95.45億元-98.99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5.00%-40.00%,業績似乎暫時未受影響。
展望未來,2023年消費電子的終端需求仍難言樂觀,智能手機的高增長不再,行業創新乏力。不少果鏈公司開始進軍新能源、VR等業務,其中,歌爾股份與蘋果VR/MR設備的合作、立訊精密豪擲百億聯手奇瑞,均吸引著資本市場的關注。未來如何演繹,新業務何時帶來可觀的增量,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飛魚
編輯|lele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