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監管一聲令下,4.025%的年金險成為絕響。此后,憑借著“靈活減保”“保額穩定增長”等多重優勢,增額終身壽險迅速占據人身險市場C位。
(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受市場持續震蕩和存款利率持續下調的影響,增額終身壽險成為市場上的“黑馬”產品。但風險也頻繁暴露,亂象開始積聚,以致引發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風險提示。
一起來看下,增額終身壽什么能火出圈?它本身有怎樣的優缺點?現存問題有哪些?想要購買的話又該注意什么?
“黑馬”增額終身壽險受追捧,
質疑吐槽也此起彼伏
可以鎖定利率、會長大的壽險、長期復利接近3.5%……最近,借著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的當口,許多保險代理人又在朋友圈“炒”了一波增額終身壽險。
2019年8月30日,為了防范行業的利差損風險,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完善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及調整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長期年金險的預定利率上限隨之由之前的4.025%降低為3.5%。近兩年來,隨著4.025%年金險逐漸淡出市場,增額終身壽險逐漸走上C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熱銷的增額終身壽險近40款,僅今年上半年,先后有12家公司扎堆推出多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從主流保險中介近期的出單業績榜單來看,增額終身壽險有望在未來一段時期占據市場主流產品之位。多位壽險公司高管坦言,現在一些公司的業務中一半以上是增額終身壽險。
增額終身壽險到底有多火?從各上市險企披露的中報來看,銀保渠道逐漸替代個險渠道成為上半年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而在銀保渠道中,增額終身壽險逐漸成為主力產品。
而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銀行代理渠道業務發展報告》,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具有的資金靈活度高、用途多樣的功能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銀保市場絕對主流地位。終身壽險占據期交產品年度銷量前十中的七席。
作為上半年最火熱、也最具爭議的壽險產品,增額終身壽險的產品設計、精算假設、選購攻略、銷售話術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小紅書平臺內涉及增額終身壽險的筆記數量已超2萬篇,內容涉及選購攻略、產品推銷、避雷指南,以及投訴吐槽。“增額終身壽險排名”、“增額終身壽險踩坑”、“增額終身壽險值得買嗎”等話題,均引發熱議。
為什么能火出圈?
“減保”靈活,可滿足客戶保障和理財的雙重需求
回答上述問題前,先來了解下增額終身壽險以及它的特點。
在徐昱琛看來,相較于其他壽險類產品,增額終身壽險的優勢在于:一是產品回本時間比較快,可能產品6~7年現金價值已經超過所交保費;二是產品比較靈活,可以通過減額的方法部分領取。“這類產品利益更明確,對于銷售端來說確實更容易講,同時客戶的接受度相對來說也更高。”在業內人士看來,終身壽險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相對于不斷增長的保額,現金價值對于客戶而言利益更為明確,靈活減保也成了該產品的一大賣點。
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不能保本保息,存款利率持續走低,今年基金、股票投資收益也不如以往,作為儲蓄的替代產品,增額終身壽險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追捧。另有分析人士認為,增額終身壽險的火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高凈值人群對中長期穩定收益的需求。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表示,增額終身壽險能成為近年來保險市場的網紅產品,本質上是滿足了客戶保障和理財的雙重需求,尤其是較為穩健的理財收益率。
業內普遍認為,增額終身壽險兼具保障和儲蓄功能,能夠為客戶提供穩定、可持續增長的身價保障,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而且產品利益較為明確,同時可定向財富傳承。整體而言,增額終身壽險更適合中高凈值客戶,可滿足其長期儲蓄及資產傳承的需求。
理財屬性究竟如何?
需結合當前客戶可以獲得的投資收益率
以一款宣稱即將下架的增額終身壽險為例。據銷售人員介紹,此款產品核保寬松,僅一條健康告知內容,具備假日交通工具意外高保額,且支持隔代投保。其最低保費為5000元,繳費方式為躉交、3年交、5年交,以及10年交,同時支持減保。現金價值方面,以30歲男性10萬元躉交為例,此款產品的現金價值第1年、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60年及70年分別為40990元、139830元、197180元、278100元、392220元、553170元、780160元及1100300元。
宋占軍表示,要判斷增額終身壽險的理財屬性還需結合當前客戶可以獲得的投資收益率。“從現金價值計算可以計算出內部收益,相當于年化收益率。從十年期乃至更長期限來看,鎖定年化收益率3.3%左右的理財產品是有競爭力的。”宋占軍稱。
“同時,增額終身壽險還承擔著死亡保障功能,但這部分保費保額杠桿較低。目前這款產品最主要的功能還是理財,兼具一定的死亡保障。并且,與萬能險、分紅險等新型壽險相比,增額終身壽險收益確定,寫入保險合同,合同保障更清晰。”宋占軍表示。“如果客戶是中短期的理財需求,選擇增額終身壽險肯定是不合適的。”某中小壽險公司產品精算人士稱。增額終身壽險是長期產品,現實中,其功能定位更多是為了長期儲蓄、養老以及財富傳承。
簡言之,如果客戶的理財考慮是5年,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并不合適,因為很多產品5年收益率是“負數”。他透露,其所在公司將這一業務鎖定在長期客群,甚至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期限定位對于增額終身壽險來說都偏短。
“從客戶的角度,如果準備長期鎖定收益,現在增額終身壽險還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除了傳統險(包括兩全保險、年金保險等)以外,沒有其他產品能夠提供這么長期的鎖定收益的產品。”一位壽險公司總精算師表示。
存在問題:
噱頭營銷、誤導銷售、變相突破定價、并非“穩賺不賠”
隨著增額終身壽險銷售規模的快速擴張,風險點也由此暴露,出現了噱頭營銷、銷售誤導、利用加保規則變相突破定價等問題,也引起了行業對其快速發展的風險擔憂。
在今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的《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中,就新增了關于增額終身壽險在產品責任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
9月23日,中國精算師協會也發布了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增額終身壽險誤導宣傳。中國精算師協會表示,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賺不賠”,保險消費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領取保單的現金價值,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計所交保費,之后才會逐漸超過累計所交保費。據不完全統計,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將會損失10%-60%的保費;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約在2%-2.5%之間。此外,“增額終身壽險復利3.5%”是一些銷售宣傳中經常出現的話語。這里的3.5%并不是投資收益率,而是保額增長率。
除上述誤導銷售問題外,記者注意到,年內有多家壽險公司將旗下的“網紅”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下架,重新上線時間未知。業內人士表示,相關產品的下架既可能由于產品自身的迭代、更新,也可能與產品設計存在的長險短做風險、現金價值過高帶來的利差損風險有關。
“個別保險公司為提升競爭力,會將增額終身壽險前幾年的現金價值拉高,利好短期退保的消費者,吸引‘短錢’,而非‘長錢’,這就有長險短做的風險,違背中長期投資理念。”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現金價值過高也類似。這固然可以吸引消費者、提升競爭力,但長此以往保險公司可能存在利差損,不利于長期穩健經營。”
購買提醒:
要關注實際收益,更適合長期穩定的投資者
增額終身壽險該怎么買?注意什么?業內也給出了專業的購險建議。一位大型險企人士建議:
首先選擇具有更強投資能力和償付能力的公司。面對未來利率下行的預期,如何實現對于客戶的長期承諾,公司穩健經營和投資實力是基礎。中大型保險公司在篩選長期優質保險資產方面,具有先天的先發優勢。其次關注產品的功能。第一是穩定性,產品需要為客戶提供確定、持續增長的身價保障和保單利益。第二是流動性,可以幫助客戶應對生活中的突發事件,比如保單貸款等功能,滿足資金流動性的需求,在個人經濟越脆弱的時候,可以緩解壓力又繼續持有保障。
一位中小險企人士建議,在消費者的資產配置中,増額終身壽險屬于長期儲蓄類型,可以終身持有,可以與短期的儲蓄類產品共同配置。也有保險專家指出,市場上不同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很多,有些前期現金價值高,后期現金價值低,有些前期低,后期高,總體相差不大。增額終身壽險本質是購買后通過現金價值的不斷積累實現資金的增值,需要考慮的是未來在領取的時候,因為監管調整因素領取沒有產品宣傳那么靈活。該專家認為,增額終身壽險是一個特別靈活的品類,可以從教育金、養老金等各種場景需求來宣傳包裝,但跟真正的養老年金、教育金有功能性上的區別。靈活是增額終身壽險目前的優勢,但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風險點。他建議,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要結合自身需求購買。比如目的是用作養老,買養老年金也未嘗不可,并不一定要買增額終身壽險,養老年金功能性更加明確,指向性也更加明確。
徐昱琛則指出,消費者在選擇增額終身壽險時,最應該關注的是它的實際收益率,但是實際收益率計算過程復雜,不會寫在合同中。實際操作中,消費者可以通過比較,在同樣繳費金額、同樣繳費年限的前提下,選擇年末現金價值更高的產品。同時,徐昱琛提示,消費者應該客觀看待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它更適合需要長期穩定投資的消費者。保險公司是正規金融機構,此類產品的風險需要消費者理性全面把握。
(半島新聞整合自證券日報、券商中國、和訊網、每日經濟新聞、北京商報、21世紀經濟報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