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市狠抓人才“第一資源”,圍繞打造國家級人才平臺、建設中國人才發展現代化強市的目標,聚焦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方向,著力為人才搭建一流事業舞臺,營造舒心生活和安心發展的環境,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蘇州連續十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引才城市”。在2021年度“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排名中,蘇州進入百強排名92位;在2022“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蘇州名列第七,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一。一流人才生態成為蘇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強磁場,也是其打造天下英才首選之城的核心競爭力。
推進政策迭代,構建立體有機的政策體系
(相關資料圖)
蘇州作為較早一批啟動招才引智計劃的城市,自2007年瞄準高科技產業發展啟動“姑蘇人才”計劃以來,不斷積極探索對人才政策提檔升級,在2016年推出“人才新政40條”,2020年推出“人才新政4.0版”,2021年發布“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條”,形成了系統化、立體化的人才政策體系。
首先,從高度上,圍繞人才梯隊建設構建具有層次性的政策體系結構,對塔尖、塔身和塔基人才群體精準布局、分類施策,形成了戰略科學家、行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工程師、大學生和技能人才等各類人才集聚的有力抓手。
其次,從廣度上,集成人才、科技、金融、產業等政策措施擴大政策覆蓋面,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支持。
再次,從厚度上,突出市場化導向提升政策支持的科學性和客觀性,破除人才評價的“四唯”帽子,充分考慮用人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構建了個人素質、緊缺指數和薪酬水平“三位一體”的積分制評價體系。
最后,通過數字賦能打通人才政策“最后一公里”,創新推出人才政策計算器并開設中英雙語版外國人才服務專區,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實現人才政策一端通查、一鍵匹配、一網通辦,讓政策主動對接人才,有效提升政策落地效率。
構建產才閉環,搭建“大有可為”的事業舞臺
聚焦加快推進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充分發揮城市制造業優勢,結合城市各區域特色統一布局設置了重點產業專項,充分發揮區域板塊優勢和協同效應,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優勢產業集聚了一批具有引領性的人才和團隊,成為了帶動產業升級發展的科創主力,同時領軍人才帶項目、帶技術、帶團隊入駐蘇州培育科創企業,帶動新興產業的集聚和發展,開創了產業集聚與人才集聚協同發力的新局面。
在當前“以產引才”和“以才興產”的產才融合閉環生態中,蘇州98%的領軍人才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創辦了全市六成以上的科創板上市企業、獨角獸培育企業,有力推動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技術的發展。
在平臺建設方面,蘇州圍繞“打造國家級人才平臺”的定位,聚焦聚力建設高水平人才平臺,一方面為人才厚植科創沃土,充分發揮“一區兩中心”等國家級科創平臺作用,高標準推進姑蘇實驗室、太湖科學城等高能級載體建設,積極爭取落地建設一批國家級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平臺,打造高端人才重要蓄水池;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產業園區集聚優勢打造培育雙創的搖籃,全力支持人才帶項目、帶技術、帶團隊入園創新創業,全市2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集聚了85%的領軍人才、65%的高層次人才,形成了創新創業人才的流量池。同時,充分發揮資本活躍優勢,以科技金融和創投資本平臺作為人才創新創業的有力支撐,在全國范圍率先建成中國創業人才投資中心,集聚各類創投機構設立基金434支,管理資金規模達4500億元,設立“創·無憂”財富顧問團,針對人才創業不同階段定制專屬金融服務,推出全國最高額度人才貸,發起設立姑蘇人才基金,創新定制“人才保”產品,一系列強有力的金融支持為人才提供了穩定的創業環境。
深化人才改革,營造“活力迸發”的發展沃土
將體制機制改革作為人才工作“先手棋”,圍繞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機制持續深化改革,著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制度障礙,創新推出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條,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在人才評價方面,充分發揮用人主體作用,引入并提高企業薪酬、風投注資、運營績效、知名榜單、專家舉薦等市場化評價要素權重,形成了科學化、系統化和市場化的人才評價體系,特別在數字經濟人才認定方面,探索并率先支持企業圍繞生產經營特點和實際需要,自主開展數字技能人才評價。
在人才使用方面,暢通人才流動通道,實施柔性引智“海鷗計劃”“駐留計劃”,創新推出編制社保在高校、創新創業在蘇州的“校地雙聘制”,靈活用人機制向用人主體放權,創新建立事業單位引進高端人才“綠色通道”和高層次人才編制周轉池,有效擴大了人才的使用空間。
在青年人才引育方面,推行人才“先落戶后就業”政策,突破放寬青年人才申報專項學歷限制至本科,以創新創業大賽為抓手激勵青年人才在蘇州敢闖敢拼。在人才激勵方面,通過“揭榜掛帥”面向全球招引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到蘇州,2020年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面向全球發布了33個項目共計80多億元“懸榜”,廣邀海內外相關領域頂尖人才前來“揭榜”,并對重磅項目建立立項直通車機制,直接納入相應市科技計劃予以立項支持。
參與全球治理,暢通人才國際雙循環渠道
聚焦打造人才高地節點之城,積極搭建國際人才互聯互通渠道,依托并融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一體化城市群,助力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協同參與全球人才競爭。
聚焦建筑、規劃、生物醫藥、納米應用、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主動接軌國際人才評價標準,在國內率先開展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先后發布344項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目錄,首推中德專技人才職業資格“雙向互認”,率先打通了國際人才評價渠道。
推進“離岸孵化+飛地引才”體系建設,面向全球布局引才渠道,先后在美國、英國、法國等創新大國和荷蘭、瑞典等關鍵小國建立了近50個種形式的海外創新中心,同時通過“綜合驛站”提供創業孵化和加速器服務平臺把海外人才和項目“引進來”,實現項目海外研發蘇州孵化落地,打造離岸創新“蘇州模板”。
通過高水平人才創新創業活動樹立蘇州國際人才品牌形象,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累計吸引超4萬名全球高端人才來蘇對接,近3年海外項目占比達52.7%,“贏在蘇州”國際創客大賽吸引2.9萬余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參賽,累計吸納項目7900多個。
搶抓“滬蘇同城化”機遇,積極融入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強城市間人才治理的協同互動,積極探索在資格認定、評價標準、政策、載體等方面對接合作,吳江區持續深化滬蘇同城“無邊界服務”場景應用,發出全國首張跨區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積極探索推進區域人才要素自由流動機制,形成了一批人才制度創新成果。
營造良好氛圍,打響“人到蘇州才有為”品牌
積極營造“蘇式”愛才氛圍,在人才管理過程中破除“官本位”、去行政化,堅持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創新推出“蘇show才”政策服務一點通平臺,有效提升人才服務便利度,從精準貼心的生活優質服務入手,用心辦好關系人才成長發展的“關鍵小事”,讓人才從生活和事業的細節中的切身體會到蘇州的城市魅力和對人才的滿滿誠意。
首創“蘇州科學家日”,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承老一輩蘇州籍科學家優秀品質,營造和愛才敬才的良好城市氛圍。通過舉辦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面向全球樹立了城市形象,奠定了城市口碑,打響了“人到蘇州才有為”的城市品牌。
[姚凱系復旦大學教授,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才理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國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李顯顯系上海建橋學院講師。本文系2022年度蘇州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決策咨詢類)立項項目“國內主要城市人才生態比較及對策建議”的階段性成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