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新冠囤藥導致全國多地退燒藥賣斷貨。發燒病人是否都有必要服用退燒藥?對此,上海中醫藥大學危急重癥研究所所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科主任方邦江教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對于發燒病人也需要區別對待,并不是所有發燒病人都需要退熱治療。
(相關資料圖)
通常所說的發熱是指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且24小時內溫度差波動在1℃以上。按照現有標準來劃分,低熱為37.4至38℃,中度發熱為38.1至39℃,高熱為39.1至41℃,41℃以上為超高熱。
方邦江表示,目前發熱的治療主要是選用一些如消炎痛、布洛芬等具有解熱鎮痛療效的藥物,退熱較快,但停藥后體溫易反彈,且長期或大量使用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消化道反應、肝臟毒性、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皮膚黏膜過敏及哮喘發作也時有發生等。
“發熱被認為是機體重要的防御機制,而使用退熱藥會產生副作用,常有一定肝腎毒性,還存在胃腸道出血的風險。”方邦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此我們建議一般的發熱,如果不是持續高燒不退,不一定非得使用退燒藥,可以服用一些清熱解毒且又能改善癥狀的藥食同源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此外,多喝水也能有效地進行體內降溫。”
他認為,可以以體溫39℃為界限,低于或等于39 ℃的發熱,在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時,無需處理發熱;而當發熱高于39℃,或高熱持續時間過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因為過高熱除了增加代謝率外,還可引發過度免疫反應,引起酸堿平衡紊亂、細胞蛋白變性、組織缺氧和多系統損傷,甚至出現意識改變,如意識模糊、定向障礙等。”方邦江說,“此時應積極使用物理降溫和退熱藥物,使核心體溫降至39℃以下,同時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對癥治療予以鎮靜、抗癲治療。”
而對于發熱高于40℃或可能有腦組織損傷或感染性休克風險的超高熱患者,可在應用退熱藥物的基礎上,用冷水或冰水擦拭皮膚,或擦拭皮膚后使用風扇、冰毯和冰袋增加水分的蒸發,以達到快速控制核心體溫、保護臟器的目的。
此外,如果患者高燒并伴有出現神志改變、呼吸窘迫、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等危機生命的癥狀和體征時,需要立即實施監護、建立靜脈通路、氣道管理、補液以及癢療,必要時予呼吸支持治療。
目前針對新冠治療,西藥的抗病毒藥物非常有限。方邦江表示,我國目前的新冠治療仍然以對癥治療為主,尤其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稱,中藥的使用對輕癥轉重癥有一定的效果。
“早期使用中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斷疾病的發展,而對于目前像北京這樣的地方,很多新冠感染者除了發燒以外,還有咳嗽,那么服用一些中藥對于緩解咳嗽癥狀也有一定的幫助。”方邦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那么對于新冠陽性的患者,何時應該開始服藥?方邦江認為,如果患者沒有出現癥狀,那么就無需進行治療,可適當服用一些提升免疫力的藥食同源的藥物。但據他觀察,感染新冠的人一般在整個發病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癥狀,即便最初沒有癥狀。
“所以我們下結論說大部分人感染后沒有癥狀時也要小心,要看是在某個感染階段沒有癥狀,還是全程沒有癥狀。”方邦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很多人一開始沒有癥狀,但是到了感染后期還是會有癥狀陸續出現的。”
方邦江還建議,退燒藥物使用時,最好不要與中藥制劑同時應用。“如藿香正氣水與感冒藥同時應用,因為藿香正氣水是酒精制劑,與感冒藥同時應用容易引起雙硫侖反應,造成肝功能損壞,甚至危及生命。”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