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全球貨物貿易數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全球外匯儲備幣種構成數據(COFER)。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最新的中國出口市場份額及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和份額變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年中國出口市場份額拐點基本已成定局
根據WTO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商品出口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4.55%,同比回落0.44個百分點。其中,各季份額分別為13.70%、14.38%和15.33%,同比分別回落0.47、0.48和0.55個百分點,降幅逐季擴大,顯示中國出口市場份額拐點趨勢已基本形成(見圖1)。
2022年前三季度各季,中國出口(以美元計值,下同)分別同比增長15.5%、12.4%和10.3%,增速逐季下行。但是,年內中國出口市場份額依然逐季環比上升,沒改變第一季度是年內出口市場份額低點的長期趨勢。而且,2022年第三季度出口市場份額環比上升0.95個百分點,較2015~2019年同期環比平均升幅高出0.14個百分點。只是因為第一、二季度的環比升幅分別低于2015~2019年同期均值0.30和0.35個百分點,才拖累了前三季度的整體表現(見圖1)。
進入2022年第四季度,10月和11月份中國大陸出口同比分別下降0.2%和8.9%,形勢較前三季度更為嚴峻。但這并非特例。同期,韓國(10~12月)、越南(11~12月)、新加坡(11月)、印度(10月)、中國臺灣(9~11月)等外向型經濟體也都先后出現了出口負增長(見圖2)。
WTO在2022年10月初關于全球貿易在下半年將失去增長動能的預測被驗證。實際上,全球摩根大通制造業PMI指數從2022年2月起見頂回落,于9~11月份連續低于榮枯線,且逐月下行,跌至2020年7月以來低點;經合組織(OECD)綜合領先指數于2021年7月起沖高回落,自2022年5月起跌破100,到11月份創2020年8月以來新低(見圖3)。有鑒于此,即便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出口有可能同比負增長,但出口市場份額依然有望環比保持基本穩定。
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歐盟出口市場份額28.76%,同比下降1.86個百分點,這主要反映了俄烏沖突、能源危機等造成的供給側沖擊。同期,沙特、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墨西哥、新加坡、巴西、越南等經濟體出口市場份額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主要是受益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出口訂單轉移(見圖4)。
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及份額穩中趨降
IMF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2年三季度末,全球外匯儲備規模11.60萬億美元,環比下降4338億美元,較上年底下降13199億美元。其中,全球已披露幣種構成的外匯儲備規模10.77萬億美元,環比下降3994億美元,較上年底下降12751億美元;全球未披露幣種構成的外匯儲備規模8256億美元,環比下降344億美元,較上年底下降448億美元。同期,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相當于5.51個月的全球年化商品進口額,環比減少0.39個月,較上年底減少1.41個月,為2007年底以來最低,顯示本輪美聯儲激進緊縮引發的強美元周期加劇了全球外匯短缺矛盾(見圖5)。
對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披露幣種構成的外匯儲備規模減少貢獻排名前四位的貨幣分別是:美元儲備減少2113億美元,貢獻了52.9%;歐元儲備減少899億美元,貢獻了22.5%;英鎊儲備減少444億美元,貢獻了11.1%;人民幣儲備減少216億美元,貢獻了5.4%。不過,從2022年前三季度的情況看,排名則有些變化,其中:美元儲備減少6440億美元,貢獻了50.5%;歐元儲備減少3634億美元,貢獻了28.5%;日元儲備減少987億美元,貢獻了7.7%;英鎊儲備減少820億美元,貢獻了6.4%;人民幣儲備減少395億美元,貢獻了3.1%,排在第五位(見圖6)。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披露幣種構成的美元儲備規模減少,并不等同于外國投資者凈減持美元儲備,還反映了美國股市和債市下跌的影響。如據美國財政部統計,2022年第三季度,官方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余額減少1623億美元,其中,凈賣出美債665億美元,美債收益率飆升、美債價格下跌引起的負估值效應958億美元,后者貢獻了總降幅的59.0%。2022年前三季度,官方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余額累計減少4209億美元,其中,凈賣出美債1616億美元,負估值效應2593億美元,后者貢獻了61.6%(見圖7)。
根據IMF披露的主要儲備貨幣幣種構成,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全球美元儲備份額為59.79%,環比上升0.25個百分點,為2020年四季度以來新高;歐元為19.66%,下降0.10個百分點,為2017年二季度以來新低;日元為5.26%,上升0.09個百分點;英鎊為4.62%,下降0.23個百分點;人民幣為2.76%,下降0.09個百分點;加元為2.45%,下降0.03個百分點;澳元為1.91%,上升0.04個百分點;瑞郎為0.23%,下降0.02個百分點。可見,盡管當季主要貨幣的儲備份額排名沒有變化,但美元、日元和澳元的份額環比上升,是受益方;英鎊、歐元、人民幣、加元、瑞郎的份額環比下降,則是受損方(見圖8)。
從2022年前三季度的情況看,美元儲備份額上升0.98個百分點,是最大的儲備貨幣受益方,澳元、加元、瑞郎分別上升0.08、0.07和0.06個百分點;歐元份額下降0.94個百分點,是最大的儲備貨幣受損方,日元、英鎊、人民幣分別下降0.26、0.19和0.04個百分點。可見,稍微拉長一點時間看,在本輪強美元周期中,美元與歐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日元、英鎊的儲備貨幣地位也受到了較大沖擊,澳元、加元作為商品貨幣受益于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儲備貨幣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見圖9)。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6年底開始披露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及份額以來,自2018年第四季度起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五大儲備貨幣。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持有的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實現了“十三連漲”,最高增至3373億美元,較2016年底初次披露時增長2.72倍;2020年第一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儲備市場份額實現了“九連漲”,最高升至2.87%,較2016年底高出1.80個百分點。這對于2022年5月份,IMF對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定值重估時,提高人民幣的權重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當地貨幣計值,IMF披露的八種主要儲備貨幣中,2022年第三季度,僅有美元、瑞郎和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減少;2022年前三季度,則僅有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下降。不論從第三季度還是前三季度的情況看,絕大部分非美貨幣的外匯儲備規模以美元計值均出現下降(僅瑞郎儲備規模前三季度略有增加),主要反映了當地貨幣對美元匯率貶值產生的負估值效應(見表1)。
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及其儲備市場份額減少,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影響。2022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下跌5.5%,由此導致的境外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折美元減記的負估值效應約合169億美元,相當于同期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降幅的78.1%;2022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下跌10.2%,由此產生的負估值效應合計約332億美元,貢獻了同期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降幅的84.0%。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同期外資減持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影響。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主要擺布在中國境內人民幣記賬式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上。據中央結算公司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外資累計凈減持這兩類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1858億元。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相當于境外機構持有這兩類金融資產之比,由2021年四季度末的60.8%反彈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68.8%,回升8.1個百分點(見圖9)。這表明在本輪外資減持潮中,境外貨幣當局相對理性,是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堅定持有者。
2022年10和11月份,外資月均合計凈減持記賬式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129億元人民幣,低于前9個月月均凈減持規模37.7%。同時,第四季度人民幣匯率觸底反彈,當季累計回升1.9%,匯率變動對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將由負轉正。預計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持有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及其份額將會再度回升。
(作者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