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古稱“烏傷”。這個地處浙江省中部的農業縣城,從資源稟賦到交通區位,從技術實力到國家投資,一無所長,但在短短30年的時間里,迅速脫胎換骨,從經濟落后、地瘠人貧的小縣城,成長為如今生機勃勃的國際化商貿城市,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無中生有”的義烏神話背后,實則是義烏人剛正勇為的性格、世代相傳的“雞毛換糖”經商傳統,以及當地政府果決創新的精神,多方合力打造出獨樹一格的“義烏模式”,塑造了當地發達的民營經濟,創造了城市的發展奇跡。
2022年,義烏全市GDP達到1835.5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位列金華第一。在這座藏富于民的城市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8萬元,可媲美一線城市。
(資料圖)
獨特的城市發展歷程,深厚的商業文化積淀,義烏的房地產市場在過去的十年里,走過野蠻生長,歷經規范化發展,如今也跟隨全國樓市的大勢一同跌宕。與普通縣城明顯不同的是,這座連續多年高居全國百強縣前列的小城,將憑借發達的民營經濟、健康運行的產業、持續導入的人口,穿越震蕩的市場周期。
疾速成長的“小商品城”
“疫情的時候,攤位租金三萬一年沒人要,現在要十幾萬了。”3月4日下午,在記者去義烏國際商貿城的路上,年輕的網約車司機如是說,在國際商貿城二區做飾品生意的家人“五點鐘從這(義烏國際商貿城)下班,八點鐘才能到家。”
不只是車流變多,市場里也明顯變得擁擠起來,熙攘的客流里時常能看到海外客商的面孔。這個占據了全球圣誕用品80%市場分額、在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份額中占據70%的“世界超市”恢復了往日的活力。據報道,目前商貿城的日均客流量逾20萬人次,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回望40多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的義烏,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當時的義烏主城區尚不足3平方公里,甚至被形容為“一條馬路七盞燈,一個喇叭響全城”。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三面環山,人多地少,資源貧乏,工業基礎薄弱,國家投資又極少。浙江省委黨校教授陸立軍曾撰文指出,自建國開始到1978年的30年間,國家累計在義烏投資僅5945萬元。與相鄰的溫州相似,當地人憑借勤勞膽大的精神,闖出了一片天。
在“雞毛換糖”的走商文化基因影響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義烏農民就開始探索各種副業,在城里自發形成小規模的路邊市場。不過,在諱言商業的時代里,這樣的市場亦難逃“投機倒把”之名。當時大膽敢于突破的義烏果斷決定支持市場發展。
1982年9月,義烏縣委作出決定: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并由義烏縣政府發出通告。這是全國第一份明確認同農民商販和專業市場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開放市場的同時,為了鼓勵百姓參與,義烏縣委提出“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農民進城、允許長途販運、允許多渠道競爭。陸立軍認為,這確保了小商品經營者的合法地位和正當權利,也正是由于政府和小商品經營者團體在制度變遷上形成的合力,當地才誕生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市場。
除了認可商販和市場的合法性之外,義烏縣委還斥資9000元設立了稠城鎮小百貨市場。這個上可遮雨、下可擺攤的“草帽市場”,成為義烏小商品第一代市場。1982年超700個攤位、700萬成交額,在兩年后演變至1887個攤位、2400萬年成交額。
此后在“興商建市”等發展戰略的推動下,義烏小商品市場不斷迭代創新,至1992年建成第四代義烏小商品市場,當年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成交額高達10.25億元,位居全國十大市場榜首。
2002年,第五代市場義烏國際商貿城開始投入使用,這也是全球單體面積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如今,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面積達640余萬平方米,7.5萬個商位匯集了210多萬種商品。據當地媒體報道,逛國際商貿城一期、二期市場,若每個攤位前停留一分鐘,按每天8小時算,需要2個月時間才能逛完。
義烏還在不停地求新謀變。曾被認為是義烏市場最大沖擊的電商、直播模式,被順利內化吸收為新增長極,北下朱躥升為“中國網紅直播第一村”,商貿城里亦隨處可見帶貨的博主。2010年-2020年的10年間,義烏電商主體從1373戶增加到28萬戶,成幾何級數增長。
開放包容又充滿活力的市場背后,是眾多前來逐夢創業的年輕人。據金華統計局數據,2010年-2020年的十年里,義烏市的常住人口從123.4萬人增加至185.94萬人,增幅超50%,成為浙江全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截至2022年11月1日,這一數字達到了188.8萬人。
產業的活躍、人口大集聚,又成為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引擎。2022年,義烏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35.5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位列金華第一,高于浙江省1.5個百分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8215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975元,此前已連續15年位列全國各縣市首位。
獨特發展歷程塑造的樓市
相較于發達的小商品經濟,規范有序的樓市在義烏則起步稍晚。
2014年前,義烏的房地產市場多由本土開發商占據。2011年8月11日,義烏還曾因一宗總價高達72.19億的地塊,引得全國矚目,這一地價也刷新了當年全國土地出讓的總價紀錄。而這背后是當時義烏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未建先售和民間借貸模式。這期間,義烏房價也曾沖高至2萬元/平方米。
2013年底綠城的首次進駐,打破了義烏只有本地開發商的局面,市場逐漸走向開放萬達、新城、濱江、德信等房企也先后進入,此后幾年間,市場規則在當地也逐步明確,房、地市回歸理性。
走向規范化的義烏樓市,也開始凸顯出獨特城市發展歷程塑造起的市場特點。
“義烏整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萬元以上,在全國縣級市中遙遙領先,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消費能力和眼界是比較開闊的,接觸下來可以發現,這里的客戶和浙江其他地級市的中高端客戶比較接近。”碧桂園義烏觀瀾、潮鳴項目總經理溫敏向記者透露。
也因此,碧桂園在義烏的項目,從外立面到配套設施,再到物業服務、產品設計等各種軟硬件,“都向杭州市的項目看齊”。碧桂園與建發、華發聯袂開發的江映月項目,融匯當地“婺派”風格于其中,備受當地客戶認可。針對剛改、剛需的觀瀾、云起峰境亦是各自客群需求下的標桿產品。
對高品質住宅產品的青睞之外,義烏人深入骨髓的經商思維,讓商鋪在這里成為搶手貨。早年義烏進行舊村改造時,曾打造大批4-5層的垂直樓,一層作為店面出租,中間樓層租出供人居住。有義烏當地人士告訴記者,行情好的時候,一棟垂直樓一年租金可達40-50萬元。
“義烏店鋪的價值非常高。”碧桂園義烏投資負責人李享告訴記者,“商鋪算得上是大宗資產里比較難賣的,但在義烏,我們是不用擔心的,而且價格比住宅貴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強烈需求下,義烏一直在推進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2021年義烏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10年間,當地人才數量從20.4萬增至34.5萬,專業技術人才也從5.8萬增至10.6萬。
在這期間,義烏的人才政策也開始將大專和技術人才納入住房、教育等保障體系,如為大專及以上人才提供最低20萬元、最高140萬元的購房補助等。2020年,人才購房門檻對戶籍限制、首付要求進一步降低,在為人才提供有效保障的同時,也成為樓市的助力之一。
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的義烏,對開發商的吸引力不言而喻。2018年以來,包括碧桂園、金地、綠地、金茂、美的置業、華潤置地等在內的眾多規模房企爭相入駐,義烏市場進入上行通道。
根據當地官方媒體披露,2017年-2019年間,義烏的土地成交金額逐年走高,從190億元攀高至超300億元;同期,商品房成交套數也從不足3000套翻倍增至超1萬套,成交均價也從1.8萬元/平方米突破2萬元/平方米大關。
此后,義烏房地產市場的熱度進一步走高,2021年市區一宗地塊拍出了3.6萬元/平方米的價格,成為當年的樓面價地王。同期,搖號、開盤加推幾開幾罄等現象也頻繁出現。2021年上半年,碧桂園入市的云璽、潮鳴兩個項目,登記人數與房源比達到了3:1、4:1。其中,瞄準剛改、改善需求的碧桂園·眾安潮鳴2021年3月首次開盤時,推出145套房源,當日即去化超9成。
得益于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和產品匹配,碧桂園在競爭激烈的義烏市場亦突出重圍。據透露,布局義烏五年時間里,碧桂園共參與開發了9個項目,2020年-2022年間,其在義烏當地市場的市占率高居榜首。
“市場回暖只遲半個月”
隨著全國樓市在2021年下半年進入深度調整期,各地樓市踏入下沉漩渦,義烏也在大勢中跌宕。據58安居客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義烏住宅成交面積約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超6成。
低迷的市場中,擊中了客戶痛點的項目仍獲得了市場青睞。“觀瀾項目在2022年最后三個月連續加推,并且跟隨政府推出的團購政策,給購房者以相應的優惠,成為當時性價比最高的項目。”碧桂園觀瀾項目營銷總李文明透露。
不過,有充分的財富作為根基,有足夠的人口形成需求,疊加商人對市場形勢的敏銳嗅覺,義烏樓市隨著一二線反彈的步調,近來已然出現了明顯回暖。
“義烏是典型的‘反返鄉潮’的城市。”李文明告訴記者,正月十五元宵節后,路上的車才多了起來。也正是從2月份開始,觀瀾項目的到訪和成交出現明顯改善,“整個月賣了100來套。”
據58安居客統計,截至2月底,義烏商品住宅成交924套,成交面積約11.52萬平方米,環比上漲超120%。、
為了進一步穩定樓市,2月28日,義烏又發布了大力度新政,從加大金融支持、加大“房票”使用力度、調整人才房政策、優化土地出讓政策等多個方面助力房地產市場發展。
此輪政策中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的莫過于“房票”政策。根據規定,集聚建設安置對象(含權益買受戶)可將其高層公寓權益面積置換成“房票”,用于購買新房,同時還可獲得最高30萬元的政策性激勵補貼。
義烏購房者行動迅速,3月6日已有市民進行了“房票”置換,而使用“房票”的樓盤也迅速感受了這股暖意。據當地媒體報道,一樓盤周末近80組到訪客戶中,有10多組認購后準備使用“房票”。
相較而言,刺激政策能在短期內讓市場所反彈,但樓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仍舊是城市可靠的基本面。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義烏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使其脫離了普通四線城市的行列。在2022年的一場義烏房地產發展論壇上,華潤置地金義片區管理層曾直言,義烏在城市能級上屬于二線城市,整個城市從市場活躍度、人口凈流入水平以及城市風貌的極大改變,都為義烏的地產市場提供了高速發展的動力。
李享也認為,義烏算得上是二線城市,這從樓市回暖速度上可見一斑,“基本上比只比強二線南京、蘇州等城市遲半個月。”在他看來,2021年下半年以來義烏市場的下行,并不是因為供大于求,而是“預期轉弱式下跌”,當預期修復后,市場仍會得到有效恢復。
事實上,義烏目前仍有著充沛的需求,當地發達的民營經濟催生了大量個體商戶的創業和就業機會,帶來了大量區域內流動人口。據克而瑞研究中心在1月份發布的一份調研報顯示,義烏的跨市流動人口占比約為58%,租賃戶占比更是高達67%,發達的小商品貿易吸引了大量的相關從業人群,沉淀了大量的無房戶“剛需”。
未來,這樣的剛需有望繼續增加。在持續建設高水平“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同時,義烏還在著力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補齊工業短板。根據規劃,至2025年,義烏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并形成5家產值超100億元的領軍型企業,一批超10億元的成長型企業。產業的健康運行和成長,就意味著人口的持續導入,也將在未來帶來更多需求。
同時,改善需求仍旺盛。“義烏人均住房面積不到30平方米,房價、地價也反超金華市區,并且‘剛需’蓄水池和增量需求規模相對平衡,”克而瑞上述報告認為,義烏中長期需求發展依然有望保持穩健。
在這樣一個充滿潛力的城市,如何有效地把握住機遇?“當前首要把項目做好,做好工程質量,全面提升基礎產品力,以客戶體驗為導向,做到由‘按時交樓’進入‘完美交樓’。”李享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