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中國車市價格戰愈演愈烈,但以價換量并沒有和往年一樣,成為靈丹妙藥。
【資料圖】
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1日~19日,乘用車市場零售70.0萬輛,同比去年下降8%,較上月同期下降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337.9萬輛,同比下降18%。在近40家車企加入價格戰之后,車市并未出現明顯的上行。
“3月份如此‘慘烈’的價格戰形勢是出人意料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繼續上升的趨勢不會改變。”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通董事長藍青松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藍青松認為,今年前3月,由于去年年底透支消費、春節提前等因素的影響,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燃油汽車,或多或少都產生了同比下降的態勢,但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整體趨勢并未改變。同時,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行,帶動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也幫助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
實際上,今年以來車市總量并未出現明顯的擴大,甚至有小幅下滑。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的情況下,燃油汽車承壓更大。此外今年7月,國內將切換國六B排放標準。對于燃油車企業來講,其庫存量比重會相應增大,“價格戰”將成為燃油車企業減少庫存的重要方式。
但業內普遍認為,降價潮不可持續。近期,中汽協發文表示,降價的炒作應盡快降溫,使行業回歸正常運行狀態,確保全年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藍青松告訴記者,盡管車市內卷嚴重,但國內車市依舊存在結構性的機會,多人出行、旅游、網約車等相關市場正快速恢復。而多人出行,恰恰是上汽大通目前主銷的領域。
近日,上汽大通迎來第100萬輛整車“大家MIFA9”下線,這正是上汽大通面向多人出行領域推出的全尺寸純電MPV。同日,上汽大通還公布了新能源品牌MIFA的中文名“大家”,并發布多款家庭多人出行新產品,包括大家 MIFA9露營車、新途 V70、2023年新款V100房車系列、旅行家EV90、以及V90“宜動生活家”定制版等車型。
同時,對新能源車領域,上汽大通依然看好。“在電動化的滲透率上,我們自成立以來便不斷在電動化、新能源領域進行深耕布局,得益于多年來技術的積累、團隊的積累以及用戶和產品的積累,截止到去年,我們的新能源車自身對自身的滲透率達到了16.8%。”藍青松坦言,“上汽大通就是這樣一個跨界車企,我們的目標是盡快做到20%-25%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在去年全新新能源品牌“大家MIFA”推出之前,上汽大通已提出ALL3ROADMAP路線圖,推動“全能源、全平臺、全市場”的全領域新能源戰略布局。
“面對這種充滿挑戰的、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現在各大企業都卷起來了。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上汽大通的策略還是要抓海外市場,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前提下,進一步去進擊海外市場。”藍青松表示,抓住國內結構性市場外,海外市場內卷遠不及國內,是車企突圍的另一個方向。
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54.4%,達到311.1萬輛。包括蔚來、小鵬、比亞迪等車企均在2022年前后布局海外市場,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迅猛的歐洲,已成為眾多國內車企競相進入的區域市場。
上汽大通是較早進入歐洲市場,并在海外進行全體系布局的中國車企之一。根據上汽大通方面披露的數據,在其累計100萬輛的銷量中,有25%來自于海外市場。目前,上汽大通已布局全球六大洲73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澳新、墨西哥、南美、歐洲、中東五大“萬輛級市場”。
“包括英國以及歐洲大陸眾多國家,通過直營、直銷等模式,在多方面進行加強,把區域做得更細一點。然后是德國市場,本來我們覺得德國市場很難,但現在發現德國市場機會也不小,也有比較大的訂單量。我們的高端純電MPV 大家 MIFA9和純電皮卡T90 EV等車型,在德國漢諾威車展上市以后,也逐漸打開了我們在德國的市場發展空間。另外是法國和意大利市場,還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市場,都是我們要重點抓的海外市場。”藍青松說到,在歐洲市場,2022年上汽大通銷量為1.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80%。其T90 EV、EV30、EV90在歐洲部分國家獲得細分市場市占率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軍歐洲市場時,國內車企選擇了多種路線。此前多家中國車企通過單純貿易的形式,將車批售給當地代理商,并未在歐洲建立起完善的服務體系;近年來,包括小鵬汽車、比亞迪等車企,選擇和歐洲經銷商集團合作,并在歐洲建立相應公司實體,提供售后等服務;而蔚來等品牌,則選擇在歐洲直營,復制國內的服務體系。
某國內車企的歐洲市場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兩年是中國車企進入歐洲的窗口期,但相關公司應堅持長期主義,在歐洲建立起完善的售前、售后體系,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口碑。
據悉,今年上汽大通將在歐洲布局直營直銷的模式,精耕細作歐洲市場,提升品牌形象與服務能力。“隨著用戶口碑、市場經驗的積累,我們的海外發展空間依舊將會是比較大的,所以這是我們首先要重點抓的市場。”藍青松說到。
“目前國內乘用車市場內卷嚴重,但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車企需要尋找到新的突破口,來保證良性的運營。避開國內的紅海細分市場以及突破到海外市場,是兩個有效的選擇。”國內某車企管理層人士向記者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