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數個季度來首次調升了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測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EO)重新將今年、明年的全球增速預期各調降0.1個百分點,并強調全球經濟再次處于高度不確定的時刻,過去三年不利沖擊的累積影響——最顯著的是,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以一種無法預見的方式顯現出來。
(資料圖片)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占主導地位。伴隨全球經濟適應2020~2022年的沖擊和最近的金融部門動蕩,許多不確定性給全球經濟中短期前景蒙上陰影。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日益突出,而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的擔憂依然存在。經濟前景存在的一個重大風險,即最近的銀行系統動蕩將導致全球金融狀況比基準預測和替代預測中預期的更加急劇且持續的緊縮,進一步惡化商業和消費者信心。
額外的下行風險還包括,在私人和公共債務水平處于歷史高位的情況下,央行同步加息產生的收縮效應比預期更大;借貸成本上升和增長放緩相結合,可能會導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系統性債務困境;通脹可能比預期的更頑固,并促使貨幣進一步緊縮,超過目前的預期;烏克蘭局勢升級以及地緣經濟分裂,進一步阻礙應對經濟挑戰的多邊努力。
IMF研究部門副主任布魯克斯(Petya Koeva Brook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相比今年1月的預測,此份報告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輕微下調了0.1個百分點至2.8%,但更嚴峻的事實卻是,“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大幅增加”。
“如果說,1月我們還在談論各類經濟上行增長動力,如今我們已完全處于下行風險環境中。”他補充道:“更廣泛而言,我們應該抱著這樣一種心態:隨著利率走高,可能將看到更多的動蕩出現。雖然,迄今為止新興市場相對較好地經受住了利率上升的考驗,但我們也密切關注其中的風險。從拉動全球增長而言,中國經濟重啟及其影響是報告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雖然考慮到中國國內需求的構成,我們預計其溢出效應或略小于此前預期,但對地區和世界的積極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關于通脹,IMF預計,2023年全球整體通脹超過2022年水平的概率不到10%,2023年核心通脹超過2022年的概率略高,為30%。在勞動力市場仍然過熱的情況下,服務業的持續通脹可能會將今年的核心通脹推高至超過2022年的水平。
調降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維持中國增速預期
報告稱,總體而言,2023年全球增長率降至2.0%以下的概率目前約為25%。自1970年以來,這種情況只發生過五次,分別在1973年、1981年、1982年、2009年和2020年。此外,預計2023年全球人均實際GDP收縮的可能性約為15%,這種收縮通常發生在全球經濟衰退時期。
由于不確定性,IMF再次給出了兩種預測:基準預測和另一種替代預測。
IMF的基準預測是,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4%降至2.8%,較今年1月WEO的預測調低0.1個百分點,隨后在2024年將重新升至3.0%。IMF指出,對未來兩年的預測已遠低于2022年初各種不利沖擊剛剛出現時的預測:與2022年1月WEO相比,2023年的全球增速預期被調降了1.0個百分點,預計這一差距在未來兩年內只會逐漸縮小。這一基準增速預測按照歷史標準來看,也非常疲軟。在疫情前的兩個十年(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全球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3.9%和3.7%。基準預測的假設是,最近金融部門的動蕩得到控制,不會對全球經濟活動造成實質性干擾,導致大范圍衰退。
對于發達經濟體,IMF預計2023年的增長率將比2022年下降一半至1.3%,2024年將小幅升至1.4%。盡管這一預測比1月WEO預測略微調升了0.1個百分點,但仍遠低于2022年1月WEO 2.6%的預測。IMF并預計,約90%的發達經濟體2023年的經濟增速將下降。隨著經濟急劇放緩,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預計也將上升:2022年~2024年平均上升0.5個百分點。具體而言,IMF將美國今年的增速預期調升了0.1個百分點,維持了對明年的預期;將歐元區今年的增速預期調升了0.1個百分點,但將明年的預期調降了0.2個百分點;將日本今年的增速預期大幅調降0.5個百分點,但將明年的預期調升了0.1個百分點;將其他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都調降了0.2個百分點。
對于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IMF預計其經濟前景平均比發達經濟體強勁,2023年的增速預期為3.9%,2024年將進一步升至4.2%。對今年的增速預期比1月WEO略低0.1個百分點,且大幅低于2022年1月4.7%的預測。分區域來看,除了新興亞洲今年的增速預期與1月WEO的預測持平,其他四個新興市場地區今年的增速預期均遭到調降。分收入水平來看,低收入發展中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均被調降0.2個百分點,大于新興和中等收入經濟體0.1個百分點的調降幅度。IMF維持了對中國今明兩年5.2%和4.5%的增速預期不變。
基準預測外,IMF還給出了替代預測。IMF稱,最近的事件表明,美國和其他地區銀行系統的脆弱性超出預期,可能會導致金融部門動蕩。替代預測假設信貸條件將出現適度的額外緊縮,這種緊縮源于個別銀行的進一步壓力,這些銀行在兩個指標上很脆弱:無擔保儲戶的比例和未實現損失。由于對銀行償付能力和整個金融系統潛在風險敞口的擔憂加劇,所有銀行的融資條件都將有所收緊。更嚴格的監管也使得銀行更加謹慎。IMF指出,這些因素的總體影響為信貸供應減少以及非金融公司和家庭的利差增加。
通脹正在下降,但達到通脹目標仍需時日
對于通脹,此次WEO表示,自2022年年中以來,全球整體通脹率一直在下降。美國、歐元區和拉丁美洲的燃料和能源商品價格的下跌對這一下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即便如此,總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仍為2021年前平均通脹水平的兩倍左右,幾乎所有設定了通脹目標的國家目前的通脹率都遠高于目標水平。此前的成本沖擊和勞動力市場緊張的影響轉化為更持久的價格壓力和更頑固的通貨膨脹。
IMF還強調,截至目前,通脹預期仍然穩定,維持了五年后通脹將接近通脹前水平的預測。為了確保這一預期不變,IMF稱,各大央行普遍堅稱,有必要繼續采取限制性貨幣政策,這表明利率將在超過此前預期的、更長的時間內維持在高位。
具體而言,IMF的基準預測是全球整體(以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下降到2023年的7.0%,但這一預測比1月WEO調升了0.4個百分點,更達到2022年1月預測的約兩倍。與此同時,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全球核心通脹預計將在2023年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至6.2%,這一預測比1月WEO高出0.5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IMF預計通脹要到2025年才能恢復到目標水平。將官方通脹目標與72個設定了通脹目標的經濟體(34個發達經濟體和38個主要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最新預測比較發現,這些經濟體中的97%在2023年的年平均通脹率將超過目標(或目標范圍的中點),與目標的中位偏差預計為3.3個百分點;2024年預計91%的上述經濟體的年評價通脹率也將超過目標,與目標的中位偏差預計約為1個百分點。到2025年,通脹率預計將接近目標(或目標范圍的中點),與目標的中位偏差預計將僅為0.2個百分點。
而在替代經濟預測中,隨著信貸條件的進一步收緊,IMF預計2023年全球總體通脹率將比基準預測再下降約0.2個百分點,部分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