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穩價”是今年能源工作的首要基本原則。
12日,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堅持把能源保供穩價放在首位。強化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加強國內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積極推進能源資源進口多元化,以常態能源供應有彈性應對需求超預期增長,全力保障能源供應持續穩定、價格合理可控。
從近三年的年度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可以看出,保供、穩價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在基本原則方面的表述是“保障供應,增強儲備”,同時在強調“強化預警,壓實責任”原則時提出,充分發揮大型企業在能源保供中的支撐托底作用,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做好保供穩價。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1年以前,中國經歷了7年左右的能源“過剩”階段,煤價長期低迷、電力非常寬松。但是2021年以后情況突變,受到國際能源市場價格飆升、國內需求超預期增長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出現了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此后,一直將能源保供穩價作為工作重點。
“中國擁有強大的穩價體系,無論是煤炭還是石油、天然氣的生產和進口,基本都由國有企業唱主角,這給當前推進的保供穩價工作創造了充分可行的條件。” 林伯強稱。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多家能源央企召開2023年工作會議,亦強調要確保能源安全供應。
例如,中國華能董事長溫樞剛在公司2023年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華能要堅決扛起能源安全保供責任,保障電力熱力安全穩定供應。“我們要把保障能源安全供應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全力保電力供應、保民生供熱、保煤炭生產,切實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國家能源集團表示,要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電保電力穩定。中煤集團表示,要繼續加強營銷管理,全面提升能源保供能力。中國石油表示,要強化增儲上產,鞏固提升油氣新能源板塊良好勢頭。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還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2%左右的量化目標。
2021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當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的目標;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慮,并留有適當彈性。”今年的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在一年后,重提了能耗強度量化目標。
林伯強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盡管對比來看,今年提出下降2%左右的量化目標很有挑戰,但實際上去年的情況有特殊性:一是去年的經濟增速降低了,不及2021年經濟增速的一半;二是能源消費增長了,尤其是煤炭消費比重時隔11年首次出現回升。考慮到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高于去年,以及新能源大規模裝機并網等情況,完成這個目標應該是有底氣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